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地球上的重金属元素从哪儿来的和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里面有铊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地球上的重金属元素从哪儿来的?
我们知道,在恒星内部,通过核反应最高只能聚变出铁元素。铁56的比结合能最大,再要合成更重的元素,就不是放热反应,而是吸热反应了,因此更重元素无法通过核聚变来产生。那是不是所有重元素都来自超新星或双中子星合并呢?也不尽然,在恒星内部,也有一条持续稳定的路径,让比铁重的元素逐一生成,这就是“慢中子俘获”。
第一代超新星爆炸出一些重元素的碎屑,有些飘荡在宇宙空间,凝结成行星,也有些被其他恒星吸引过去,成为进一步核反应的母核。在恒星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其中就有中子辐射。偶然的机会,“贪吃蛇”母核将中子俘获过去,“吃”进肚里,变成更大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很漫长,可能要一年,甚至十年,才会发生一起俘获事件,所以称为“慢中子俘获”。这些原子核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然而雪球毕竟是有限度的,吃胀肚子的不稳定原子核会发生β衰变,吐出电子和中微子,变成了原子序数+1、原子量相同的其他元素。
原子核吃进中子,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发生β衰变,中子变成质子。
比如银109“吃”掉一个中子,变成不稳定的银110,立刻衰变成镉110。镉元素比较能“吃”,连吃五个中子一直吃到镉115,才衰变成铟115,然后是铟116,又衰变成锡116。偶数位的锡也是个“吃货”,接连吃掉五个中子,到了锡121才撑不住,衰变成锑121。
原子核就是这样通过“慢中子俘获”过程,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到了铊元素,遇到了问题。
从银到锑的慢中子俘获过程。
铊的稳定同位素铊203“吃”下一个中子,又衰变成铅204,和它的小弟“锡”一样,铅也是个大吃货,它继续吃中子到铅209,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它迅速衰变成铋209。铋209吃掉一个中子就撑不住,衰变成钋210。到了这里,偌大的原子核终于吃中子吃到吐,于是发生α衰变,直接吐出一个氦核(α粒子),原子序数-2,原子量-4。
“铅铋钋循环”,其中红线为中子俘获,蓝色为β衰变,绿色为α衰变,青色为电子俘获。
不信你看,铋以后的元素全都是放射性元素,钋210的半衰期只有136天,发生α衰变,直接掉到铅206。就这样,从铅206,到铅207,铅208,铅209,铋209,铋210,钋210,再回到铅206,恰好组成了一个循环。“慢中子俘获”滚雪球的 玩不下去了,重元素一步一步向上爬格子,最终撞到了天花板——铅。
正是如此,虽然铅“重”达82号,在地壳里却比很多轻元素——如碘、溴甚至五金之一的锡——都要多,是重元素里最多的一个存在。
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里面有铊?
铊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毒性较强,在自然环境中含量很低。一般为无色、无味的结晶,溶于水后形成亚铊化物,常保存在水中或石蜡中。新切开的铊表面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呈蓝灰色。铊能缓慢地溶于硫酸,在盐酸和氢氟酸中因表面生成难溶盐而几乎不溶解。
铊最初用于医学,后发现其毒性大而作为杀鼠、杀虫和防霉的药剂,主要用于农业。也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光导纤维、辐射闪烁器、辐射屏蔽材料、催化剂和超导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人体危害
铊对人体的毒性超过了铅和汞,近似于砷。铊是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饮水、食物、呼吸而进入人体并富集起来,铊的化合物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导致食道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使人类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铊还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Na-K-ATP酶竞争结合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表面含巯基团结合,抑制其氧化磷酸化过程,干扰含硫氨基酸代谢,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和毛囊角质层生长。同时,铊可与维生素B2及维生素B2辅助酶作用,破坏钙在人体内的平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铊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