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和从宋徽宗的《文会图》谈北宋官窑的鉴定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更具价值?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文明史学的依据,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无价之宝,都是属于 的,属于人民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变卖转移至国外,做此等兽行者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叫作中山博物院,地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博物院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建馆于1965年,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为何会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话说当年XX眼看大势已去,所以就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贵文物运到了台湾,所以之后才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事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基本上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所有珍藏文物都给洗劫一空了,唯一剩下的就是搬不走的北京故宫建筑物了,以及还有些被藏起来没找到的部分文物,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馆现在的大量藏品一方面来源于挖掘出土,一方面来源于溥【仪】的个人私藏,还有一部分就是来自民间捐赠,所以在这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规模就超过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紫禁城,皇宫,其现存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这还不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要知道这些珍贵的建筑本身就是无价之宝,那可都是文物呢!
从文物总数来讲,北京故宫博物院总计文物是一百八十多万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总计是六十九万余件,就两者在数量上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规模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宝贝,从这一点来讲,又怎么能比较出个孰轻孰重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馆藏数量为1807558件。
2.代表文物
1.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图》。
2.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3.唐朝韩滉《五牛图》。
4.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5.五代卫贤《高士图》。
6.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
7.《韩熙载夜宴图》。
8.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9.越窑青釉八棱瓶,花瓷腰鼓、凤首龙柄壶、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宋官窑青釉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哥窑鱼耳炉、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登封窑珍珠地刻虎纹橄榄式瓶、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蓝釉描金匜,另外还有明代的珍贵瓷器,以及金银铜器皿文物,和珍贵的玉器等,因为数量庞大限于篇幅故而不一一罗列。
3.游览须知
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但是法定节假日和周一,为闭馆时间。
开放进馆时间8:30
止票时间(含钟表馆、珍宝馆)16:00
停止入馆时间16:10
清场时间17:00
在里边游玩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墙上到处乱涂乱画,因为有摄像头监控,只要你敢乱画,那肯定是跑不脱的,要知道里边的这些建筑物以及一花一草,都是文物,不是你可以随便去动的,这些文物你破坏了,可是要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的哟!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代表文物
代表文物主要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游览须知
展览厅一(正馆)周二至周日:09:00~17:00
至善园周二至周日:08:00~17:00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北京故宫在藏品规模上要大于台北故宫,而且北京故宫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珍贵的文物,但是不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边所珍藏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于 和人民,任何人不得将其转移至国外,做此兽行者必将受到千古唾骂而遗臭万年!
从宋徽宗的《文会图》谈北宋官窑的鉴定
《文会图》(纵184.4厘米,横123.9厘米)是北宋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该图描绘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的场面。经年的老柳古槐下,文人们铺陈巨案,案上的盘碟酒卮排列有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持具侍者共十八人,另有两人树下立谈。
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中文人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北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器。《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
古代瓷器的真伪鉴别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种仪器的检测都有局限,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国际国内的大拍卖行赝品率越来越高,中小拍卖行更是赝品横行。古玩市场则鱼龙混珠,没有过人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很难挑到真品。
传统的标型学是考古标型学的简称,有的称为鉴定学、眼学、器物学、器物形态学、类型学。
所谓标型学原理,就是学术界对古器物的断代,以古墓藏出土的同类器物为“标型”,比照“标型”来断代。它是判断相对年代的一种方法。标型学汲取生物学中的分类学原理,按照外部形态研究考古遗迹遗物的演化顺序 。其方法是:将遗迹和遗物按用途、制法和形制归类,根据形态的差异程度,排列出各自的发展序列,确定器物的相对年代关系 。对不同 的遗迹 、遗物类型进行比较,还可以判定 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考古学研究的实物遗存总是具有一定的形态,而任何实物遗存的形态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形态上局部的变化)和消亡(完全消失或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类型学通常根据遗物所处的地层进行反复排比,以获知其形态演 化的规律,借以推知其相对年代。还可以通过同一时期内不同遗址器物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地区间 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形式,故鉴定学又称眼学。眼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学上可称之标型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当被鉴定物出现时,鉴定者马上在头脑调出库存资料比对;如没对应的资料马上进行下一轮类比,随后做出判断。
宋徽宗的《文会图》中,就展示了宋人日常用器的习惯。摆放在桌子上和侍童端来的酒盏,就是上下一套的,分为盏和盏托两部分,并且是同样的质地颜色。
兹石楼机构收藏的这件北宋汴京官窑茶盏类型,可能就是宋徽宗《文会图》中茶盏的原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见一例。从直观比对看:
一、颜色一致,皆为青灰色。中国古人们崇尚玉器之美,青瓷恰恰迎合了古代文人们这种喜爱翠色冰肌质地的心理。因青瓷器皿表面所上的釉色中含氧化铁成分,经烈火烧制后的成品,表面呈现出青绿色。这种色泽清幽明净,它传递出一种碧水青天般的幻象,凝聚了美玉般的质感,因此,历代名窑无不以青瓷为美,孜孜不倦地追求青瓷如冰似玉的质感和神韵。而青瓷也并非为一成不变的青色,它的釉色常常因烧制时釉的成分不同、烧制工艺不同,呈现出色彩的细微差别,有的偏蓝、有的偏绿、有的偏黄等,但都统称为“青瓷”。民国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称:“ 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宋代文人由于受到儒、佛、道、禅等传统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的影响,对青瓷更是喜爱有加,寓以较高的审美精神和人格品质,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对韵味、境界的追求融入尚青的观念之中,成为宋人对青瓷赏玩的标准。较之唐的鲜艳,明清的俗丽,宋代青瓷釉质细腻、色调质朴、韵味高雅,而这种色调往往与自然融合一体,可遇不可求,即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的最高审美境界。
二、型一致。将《文会图》上的茶盏局部放大看,正是一种两节四分的造型。下一节为托,由圈足圆底、十二瓣形承盘、椭圆形座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上面是六瓣莲花形杯。实物与图上的器物各部分的比例也惊人一致。
陶瓷艺术大家杨永善认为,在造型方法上,宋瓷讲究的是象形取意;在造型程序上,宋瓷则以精益求精见长;在造型志趣方面,宋瓷表现的是诗意盎然。莲花盏似未盛开之莲花,线条高雅清秀,温柔婉转,极具美感的同时传达出人们对高尚品行的推崇与赞美,将瓷器深层次的意蕴表露无余。其优美的造型具有仿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形制美的典范化是宋代陶瓷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标志着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道家所蕴涵的委婉淳厚、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给当时的瓷器造型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在道家美学的影响之下,宋代瓷器风格意蕴表现出自己的祥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清新质朴为本,与“自然英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动中寓静的审美追求,充分体现了人与物的和谐,自然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深化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同时,理学在宋代的盛行也是当时人们追求瓷器造型简约、充满自然韵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代的瓷器不仅在造型上追求删繁就简,而且在意蕴上也常常以高丽清雅为胜,显示出宋代瓷器独特的自然雕琢的美学气质。它排斥理性化的特征,挺拔秀丽的外形正是宋代人简约平淡,清逸典雅审美观的反映。
仿古淳朴美。宋代的瓷器深受当时复古之风的影响,故而展现追逐古代礼仪之风尚。不仅因袭商周时期瓷器的浑厚庄重的造型之风,还效仿了汉代礼器和铜器的精密美焕。宋代的瓷器从总体看,陶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物的恰当比例与尺度,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所以在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赏识的原因。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宋代瓷器所彰显出来的 沉淀,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在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
三、新老的判断。老瓷器光泽里的油质感使器物表面透出宝光,新瓷器光泽直白而刺眼,无油质光泽;瓷器没有挂釉的底足则能看出胎质。由于地域不同的土质差异,使南北宋官窑的胎质产生较大差异。由于古代交通与贸易的局限,所有瓷窑皆为就近取土,北宋官窑窑址位于现在河南开封,当地的瓷土土质润细,色偏灰白,
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皆产自河南,且胎质相似,近于类似汝窑的香灰胎,胎釉颜色相近,所以挂釉部分基本上是看不到胎质颜色的,也有口沿和出筋部位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驳釉现象的,其露胎处会看到铁褐色,但不是胎质,而是护胎釉的颜色。
南宋的官窑和哥窑(哥哥洞窑)则产自现在的杭州,胎土呈铁褐色,瓷器不好挂釉的口沿和出筋的部位通常会出现露胎,露胎部位出现的胎质呈深紫色,不挂釉的底足胎质呈铁褐色,通常称“紫口铁足”,这也是判定是否为南宋哥窑、官窑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南北宋官窑、哥窑存量少,实物上手机会难,更缺少南北宋官哥窑实物同时上手比对的机遇,以前的研究者通常泛称宋代官窑、哥窑的主要特征为“紫口铁足”。几百年来以讹传讹,造成历史上对南北宋官窑、南北宋哥窑的鉴定和断代出现“断片”的现象。
四、釉面开片的时代特征。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的纹片如蟹爪、如冰裂纹,成为一种独特的线纹之美,结合如玉的淡雅青色,变成一种无法复制的天作之合。其独特的坯釉配方和烧成技术早已失传,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最后对比一下北宋官窑和新仿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大约创建于我国北宋政和年间,南宋学者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道:“政和间,京师(今河南开封)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另一学者顾文荐在其《负暄杂录》中也有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清代学者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所言:“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说明在清代时,宋代官窑已是个传说了。
北宋官瓷当时作为 礼器的创制,其造型通常以仿青铜器为主,是当年宋徽宗“新成礼器” 的一部分,以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也即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作品件件有典,禀赋深义,加上徽宗本人艺术王者的身份和爱好,故北宋官瓷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主要为朝廷所用,代表作品有瓶、尊、鼎、炉、觚、盘等器形;二是文房用具,此与徽宗个人的喜爱密切相关,也主要供徽宗个人使用,代表作品主要为“文房四宝”,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列,主要在于北宋官瓷笔洗的造型千变万化,计有直口、荷口、葵口、寿桃、弦纹、兽头、兽耳等多种样式,器形可谓琳琅满目,无有穷尽,充分体现了徽宗的 智慧和创造。
北宋官瓷外观的总体艺术特征可概括为:造型古朴庄重,釉质如脂如玉,所裂纹片灵动飘逸,形如蟹爪冰裂,釉面莹润,作品观之神韵内蕴、质朴无华,不独无什么精美雕饰和装饰,也更无什么艳彩涂绘,其完全凭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纹片之美抵达其冰清玉洁、神韵天成的美学境界。清乾隆帝为北宋官窑赋诗:“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摩挲真是朴之朴,咏叹仍非觚不觚。合赠何人合长吉,簪花得句负奚奴。”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