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朱棣一开始的庙号是太宗为什么嘉靖要把和朱棣庙号是“明太宗”为什么嘉靖把他改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朱棣一开始的庙号是太宗,为什么嘉靖要把朱棣改为明成祖呢?

嘉靖帝朱厚熜也不是吃饱了撑的去改朱棣的庙号,不过还是为了让他爹也能进入太庙。

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之后,在太庙之中立宣奉祀的时候追尊的称号,虽然庙号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不同的庙号还是含有不同的褒贬之意。

通常来说,太祖与高祖,都是开国皇帝的庙号,而太宗,通常都是开国之君的继任者,比如唐太宗、宋太宗等,朱棣虽然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明朝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太祖朱元璋与朱棣之间,还有过一个皇帝,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由于朱棣乃是发动靖难之变夺位称帝,而朱允炆也自然不可能进入太庙享奉祀,其所谓的“惠宗”庙号,乃是南明时代才出现的。如此一来,朱棣自然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继承者。永乐22年,朱棣驾崩于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后,为其上庙号为“太宗”。

在古代,太宗这个庙号非同一般,为朱棣上太宗这个庙号不仅算是一种极高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个庙号还标榜着朱棣法统上的正脉,这对于一生都因得位不正而受到非议的朱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原本,朱棣成为太宗之后,这个庙号应该也就这么一直叫下去,结果到了嘉靖时代,发生了改变,朱厚熜重新追谥,并改朱棣的庙号为成祖。

庙号好好的在那里,朱厚熜自然也不会是闲着没事去改,他改庙号主要还是有私心。

朱厚熜本为兴献王朱佑樘的世子,按理说他的人生就是做个逍遥的藩王,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德16年,武宗朱厚照突然驾崩,而且并未留下子嗣,导致皇位无以为继,更尴尬的是,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当年独宠张皇后,也没其他的子嗣存活于世,所以这一脉算是断绝了。而按照古代有子立子,无子立嗣的传统,张太后与内阁首府杨廷和等,迎立皇族之中血缘最近年岁最长的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继大统继承大位。

然而,这里又出现了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朱厚熜到底是继嗣还是继统,毕竟让他继位的诏书并非朱厚照所留,而是杨廷和等“奉先帝旨意代拟”,而诏书之中只说让朱厚熜继承皇统,并未提及让其继嗣。换句话说,朱厚熜认为,遗诏的意思只是让他来做皇帝继承大统,并未让他继承孝宗的宗祧,继承孝宗这一脉的香火。

也由于这个问题,最终引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虽然经过几番交锋,朱厚熜成功将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樘尊为了“本生父兴献帝”,生母蒋王妃成为“兴国太后”,但朱厚熜当时毕竟年少势单力孤,也做出了妥协,那就是仍尊孝宗为“皇考”,而按照礼法,皇考的地位在“本生父”之上,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朱厚熜当时还是孝宗名义上的嗣子。

但朱厚熜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逐渐在皇位之上坐稳的朱厚熜,于嘉靖三年直接尊封自己的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嘉靖七年,朱厚熜下令为父母上册,祭告天地宗庙,结果引发了群臣不满,发生了“左顺门案”。

盛怒之下,朱厚熜直接廷杖朝臣,四品以上悉数罚俸,一下子有16人被朱厚熜打死,而左顺门案之后,再无人敢反对朱厚熜。朱厚熜得寸进尺,直接更改大礼,改孝宗为“皇伯考”,生父为“皇考”,朱祐杬的神主被奉安于奉先殿东边的观德殿中。从此,朱厚熜在法统之上彻底脱离孝宗一脉,自成一系,而这也成为了朱厚熜打压前朝群臣,实际掌握朝权的标志。

但朱祐杬此时终究与真正的皇帝还差了点,差什么呢?庙号。虽然兴献王的王坟成为了皇陵,也就是明显陵,但没有庙号的朱祐杬依旧无法进入太庙享奉祀之礼,于是,朱厚熜又开始开动了他的小脑筋。

按照周朝时代的规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也就是说太庙正殿只能奉祀七位君王,除了开国君王,其他人都是“亲尽而祧”,即超出与现有皇帝的亲缘关系,就迁出去。所谓三昭三穆,乃父为昭,子为穆,大祖乃是万世不祧,明朝时期,改成了九庙。

按照规制,太庙分成前殿、中殿与后殿,前殿用于祭祀礼仪,中殿为寝殿,后殿为祧庙,三大殿均有九间,成华年间已经满员,所以当时的朝臣商议,将朱元璋的高祖父德祖作为始祖,自德祖以下依次迁往后殿的祧庙,也就是所谓的奉祧。到嘉靖时期,已经依次把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祖父跟父亲的神位都祧出了太庙。

按礼法,如果朱厚熜想把自家亲爹的神主挪进太庙,就要提前挪走一位祖宗,可按顺序应该挪的是太祖,但很尴尬,太祖的神主没人敢动,太宗功在千秋也没人敢动,而接下来的也都是正经皇帝,挪谁都说不过去。

最终想来想去,朱厚熜直接改定太祖为不迁之祖,而将原本的始祖德祖给奉祧迁了出去,同时将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成祖”,与太祖同为万世不迁之祖,这么一来,朱厚熜就给自己亲爹成功地在太庙里腾挪出了个位置。

但这个时候还是不行,虽然有空位,但是没买票还是上不了车,因为朱祐杬还是没有庙号,还是进不去,于是,嘉靖帝朱厚熜又玩起了曲线尊爹的套路。

嘉靖17年,扬州府同知丰坊很神奇的上了一封奏折,请求嘉靖帝效仿古法建立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而在古代,明堂祭天与郊祀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高等祭祀礼,堂祭需要有功德的祖先配祭昊天上帝,所以也不是谁都能配享明堂的。

嘉靖帝很高兴,直接在朝上说了这件事,而意思也非常明显,结果一群大臣揣着明白装糊涂,全部反对,连同严嵩也认为献皇帝配享明堂可以,但称宗就没必要了。结果,老羞成怒的朱厚熜,又是一波“能动手就不动口”,凡是反对的臣子全都受到了重罚,吓得严嵩赶紧改口。

最终,朱厚熜一波操作之下,为生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追尊庙号为“睿宗”,成功进入了太庙之中。

表面上,朱棣从宗变成了祖,好像地位被朱厚熜抬高了,然而这对于一生都在各种操作,企图清除身上夺位影响的朱棣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朱棣啥事都做了,甚至还改了生母,结果到头来还是全打水漂,不知泉下的朱棣该哭还是笑。

返回目录

朱棣庙号是“明太宗”,为什么嘉靖把他改成“明成祖”?

朱棣庙号是“明太宗”,为什么嘉靖把他改成“明成祖”?如果嘉靖帝要把朱祐杬的神主放进太庙,那就得把时间距离较远的皇帝神主请出去。但庙号为“祖”的皇帝按照礼法是不能祧迁的,所以距离时间最远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主是不能请出去,那么只能请出明太宗朱棣的神主了。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用的名号,有“祖”和“宗”两种。“祖”和“宗”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会被称为“祖”,比如汉高祖,继位皇帝被称为“宗”,比如唐太宗。而且庙号基本上不会改变,一个皇帝往往只有一个庙号。

但作为明朝功业最高的皇帝,永乐帝朱棣却有两个庙号:明太宗、明成祖。朱棣去世后给上的庙号本来是明太宗,但“明太宗”用了大约一百多年后,嘉靖帝却将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明成祖”。那么嘉靖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嘉靖帝为了给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追尊皇帝的身份,与朝廷大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经过三年的反复斗争,“大礼议”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兴献王朱祐杬也被正式追尊为皇帝。

因为胜利来得不容易,所以嘉靖帝想办法强调亲生父亲朱祐杬的“皇帝”身份,给朱祐杬上庙号为“明睿宗”,将朱祐杬的陵墓升级为皇陵(明显陵)。而嘉靖帝最想做的则是将朱祐杬的神主放到只有正式皇帝才能配享的太庙,享受春秋大祭。

但太庙实行的是祧迁制,祧迁制是将时间距离较远的祖宗神主迁入远祖之庙,不享受春秋大祭。明朝的礼法是九皇帝在太庙享受春秋大祭,多出来的皇帝神主则要迁入远祖之庙(太庙后殿),而当时明朝太庙中的皇帝神主正好是九个。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