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1、白露节气的特点:秋高气爽、全年昼夜温差大。

2、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3、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天气也就越来越凉。

4、白露节气的风俗: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还有祭禹王、吃龙眼、喝白露茶、喝白露米酒等民俗,还有的地区会在白露前后食用莲子百合等清润的食物。

标签: 白露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相信大家对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并不陌生,白露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时节是有不少习俗的。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下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的相关内容。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1

1、祭禹王

相传每年白露时节,蒹葭苍苍中的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

虽然神话被视为虚妄,但其中却有人们最真诚的向往。从唐至清,太湖并未因为上古先王的神迹而风平浪静,反而有史可载的大水灾就高达42次。似乎鳌鱼并未甘心受缚,禹王与湖怪的恶战还在继续。太湖渔民所能做的,就是千百年如一日,为禹王举办盛大的祭典,鼓励他,也祈求他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为了能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太湖两岸的渔民在白露时节赶往位于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进香,祈祷神灵的保佑。据清乾隆年间《太湖备考》所载,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有送神的仪式。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之际捕捞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不仅太湖两岸,苏南、浙北、上海的渔民也会前来参加,各地的渔民在庙前布置香棚分祭,互相攀比谁的祭礼更丰厚,谁的香棚更堂皇。

2、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3、打枣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这种情况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打聋。

打枣的技巧是起初在大枝上拍打几下,把部分枣振落。对那些未振落的枣,则顺着枝条长势的方向用杆子划过,类似捋。

打枣的三大原则为一要爱护枣树,二要打得净,三要使枣落在树荫下,不能把枣击出太远,不然就找不见了。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2

白露过后多吃薯类食物可预防便秘

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容易“上火”便秘,营养专家建议,白露节气人们可适当增加薯类的摄入,一星期吃五次,每次最好在一两左右。人们常吃薯类有红薯、马铃薯和山药等。红薯又名番薯,它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红薯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热量相当于大米的五分之一,所以它适宜减肥人士食用。

三款红薯的代表性菜肴

1、木瓜红薯

原料:红薯、木瓜、香菜叶、盐、葱段、蒜末、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将红薯清洗干净以后,去皮后再切成片状,木瓜洗净去皮、籽、瓤后切成比红薯略小的滚刀块;加油热锅以后,在四成油温下加蒜末葱段炒,在加入红薯片煸炒到五成熟时,再加进木瓜爆炒以后,加适量水、盐,等到汤汁收干,再加些香菜叶就可以啦。

2、炒红薯玉米粒

原料:红薯、玉米粒、枸杞、青椒、盐、胡椒粉、高汤、食用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同玉米粒大小的.方丁,玉米粒洗净用沸水焯一下待用,枸杞用水发好,青椒洗净切成丁;坐锅点火倒入油,至七成熟时,放入红薯丁,炸至皮面硬结,起锅捞出沥干油;留底油,加青椒和玉米粒小炒下,再加红薯丁翻炒,加入高汤、盐、胡椒粉至双丁熟之后,加枸杞炒匀勾芡就可以。

3、红薯糍粑

原料:红薯、红糖粉、黄油、亚麻籽、花生油、大米粉、糯米粉各适量。

做法:将半斤红薯洗净去皮切块,隔水蒸,再压成薯蓉,加入红糖粉(分量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平底锅小火加热30克黄油,然后下20克亚麻籽炒香,倒入薯蓉拌匀;令将熟红薯榨汁滤渣,然后掺入糯米粉和成粉团,包上处理好的薯蓉,往蒸笼的盘子擦上花生油,包好的糍粑也扫上少许油,入锅隔水蒸10分钟即可。

白露的由来是什么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结束及酉月起始;时间点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返回目录

白露节日风俗有哪些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收清露、饮白露茶、啜米酒、祭禹王、秋社等。

1、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3、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4、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5、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

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露

返回目录

白露民俗

白露有什么习俗 白露风俗习惯: 曾有民俗专家指出,相较于“两至”“两分”,白露节气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但白露风俗习惯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风俗习惯。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的节气习俗? 没有什么习俗,但是有农事白露农谚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 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 白露节气的习俗50字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节气是什么来历 白露(white dews)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满意请采纳 白露这天有什么习俗没有?这个节气应该注意些什么? 没有什么习俗,但是有农事白露农谚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 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 白露节气吃什么 5种传统美食不可错过 9月7日,我们迎来了九月的第一个节气――白露。白露一到,天气开始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下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空气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在白露这天,民间有什么样的习俗呢?白露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呢? 1、酿白露米酒 2、龙眼 3、白露茶 4、红薯 5、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 白露在十二生肖里代表什么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丑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有关于白露的农业谚语有哪些 白露到,摘花椒。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 关于中国民间民俗节气,习俗等分类标准是什么? 1、中国民间节气分类标准:四季变化类:立春、秋分等;温度变化类:大暑、小寒等;天气现象类:雨水、白露等;物候现象类:惊蛰、小满等。 中国民间生活习俗分类:婚姻类、丧葬类、节庆类、交往类。 2、中国工艺美术是否受地域特色制约? 中国工艺美术有地域性的特点,有相互制约:表现为各地域的工艺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3、中国著名瓷器窑的分布? 分布于北方:山西、陕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甘肃; 南方:湖南、安徽。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有什么风俗白露“三候”指的是什么

白露节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风俗存在,从古流传下来风俗有“收清露”、“酿米酒”、“吃番薯”、“祭禹王”、“吃龙眼”等等。而白鹭“三候”,指的是“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进入白露以后,天气会进一步转凉。这时候不光是动植物,会有外在反应,就连我们人类,也会根据节气,做一些同天气有关的事情。

有关白露节气,个人有着下面这两个了解,想要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白露节气风俗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会有对应风俗存在。民间习俗“收清露”和“饮白露茶”,通常会放在一块。收集白露节气早晨露水,然后用露水来浸泡,白露采摘茶叶。据说这一时节茶叶味道最鲜美,也最让人陶醉。

除了饮茶以外,白露节气习俗,还会吃番薯、酿米酒、吃龙眼。这些食物都和秋收有关联,食用这些食物,对身体大有好处。还有地方有“十样白”说法,即食用十样带有“白”字草药和食物。

二、白露“三候”

白露作为秋天,一个重要节气,不光我们人类会有相应活动呈现,就连鸟儿们也会有所反应。“三候”分别指代,“鸿雁来”、“玄鸟归”和“群鸟养羞”。

“鸿雁来”指的是鸿雁,已经高飞远走,到南方去过冬。“玄鸟归”同“鸿雁来”意思相近,玄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燕子,这时候它们也要飞走越冬。

“群鸟养羞”则指代那些,不能飞走越冬的鸟儿们。它们也知道寒冬将至,会开始屯粮养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寒冷。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植物习性并没有因此转变,可民间的很多习俗,早已经不见踪影。在你的家乡,白露还有习俗存在吗?

返回目录

白露有什么习俗

1、出游

白露到来后,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空气干燥,所谓“秋高气爽”。此时农事活动繁忙,有谚语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表示白露前后若有露,晚稻将有好收成。节令至此,天气比盛夏凉爽得多,丹桂飘香,正是出门旅行、观赏美景的好时节。

2、酿酒

在南方某些地区有在白露酿酒的习俗。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就会在白露前后酿酒,还经常用来招待客人。这种酒酒性温热,带着一丝甜味,叫做“白露米酒”。

3、吃秋梨喝粥

时间行至白露,秋天“干燥”的气候特点更加明显。中医称之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很多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症状。为适应天气变化,温补、润肺的食物成为受欢迎的食品。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于白露前后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认为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一般是10种名称带“白”字的草药,表示和“白露”字面上的对应。

4、吃番薯

有些地方,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的话,之后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都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习惯在白露节吃番薯。

5、吃面食

在北京,到了白露前后,人们往往也会根据天气调整饮食,比如多吃面食、烙点葱花饼等等。有些还会吃烧烤涮肉,看上去有点“入秋”的意思。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有什么习俗啊

1、在湖南一带,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家家户户都以被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它甘甜温热,最适合秋天饮用。2、在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有些地方还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以及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酒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口感细腻,建议大家可以在白露时节,细细品尝这份独有的好味道。

返回目录

白露的节气习俗

1、祭祀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2、喝白露茶

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

3、蒸煮十样白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而在文成县,老百姓认为白露时节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4、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作用,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是吃龙眼的好时候。

5、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扩展资料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等情况,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返回目录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 白露古老的传统活动仪式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白露古老的传统活动仪式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祭祀禹王 江苏太湖民间有在白露时节祭祀禹王的习俗。每逢白露节气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又称为拜祭“水路菩萨”。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与尧舜并称古圣王。民间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 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诸神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太湖地区,人们都非常崇敬禹王,即治水英雄大禹。渔民们称大禹为“水路菩萨”,每到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以及白露时节,人们都要举行祭祀禹王的香会,而清明、白露这春秋两祭规模最大,祭祀活动要持续一周的时间。除了祭祀禹王,人们还会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隆重的祭祀活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收露 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据说,百草头上的秋露,未干时收取,可以治愈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颜。以露酿酒最为清冽。古人亦常用露做饮料,如《楚辞》中即有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经》记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吕氏春秋》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汉代建有金铜仙人承露盘,魏时铸有擎承露盘的铜柱,都有收取清露的做法。晋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来润洗眼睛,而且用锦彩制成绣囊,名为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将其作为互赠的礼物。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清露的功用,往往随植物的票性而各异,大抵百花上的露,令人养颜,柏叶、菖蒲上的露,还可明目。天天早上用清露洗眼睛,效果极佳。韭叶上的清露,可去白斑风,早上涂抹患处即可。凌霄花瓣上的清露,如果进人眼内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此外,凡是有毒的植物,其枝叶上的清露一定不要取用。本日已在处署之后,朝露正浓,因此可以开始收取备用。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打枣 枣,性甘平,经常食用可开胃健脾,补中益气。如果人药。可补脾养胃,治疗泻痢,调营卫,疗寒热,主阴衰贫血。产于河北、山东的枣,被称为北枣,有红、黑两种颜色,红色的味道尤为甘美。产于浙江金华一带的枣,被称为南枣,形状长圆,颜色紫红,味道甜中微酸,是枣中的佳品。 枣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制成干枣、枣油、枣脯、枣米、枣汤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后,就可以收取。《诗经·豳风》中说:“八月剥枣。”明代程羽文的《田家历》也规定农历八月收枣子。山东阳信等县。一般都在秋分八月中旬打枣。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采毛豆 毛豆以其果实未老而得名,因其壳上都生有细毛,在豆科植物中,是特异的品种。夏种秋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寂类。毛豆种类很多,黑皮绿肉的,叫骨裹育;籽粒大而皮开裂的,叫沙仁豆;色黑形小而气味芳香的,叫丝瓜香;籽粒肥大的,叫牛踏青;豆其短密而漂亮的,叫毛柴团;籽粒细而多的,叫英英三;粒大晚成的,叫矮其黄;还有八月白、西风青、山老香等名。毛豆嫩时色绿,老则变黄,经霜打后变枯,俗名黄豆。青嫩的豆荚,可以鲜食,是素肴中的必需食品,以毛豆下酒,也很佳妙。或煮或熏,或晒在阳光下,还可以贮藏。毛豆还是做酱榨油,磨制豆腐,发酵制豉最主要的原料。毛豆的茎又可以作为燃料,其他的用途较少。此时正是收获的旺季,田家采摘毛豆作为节令美食,互相赠送,也是地方的一种特色。 白露的风俗活动是什么:采棉 棉花不论草棉、木棉,都是入秋开花,棉铃渐次开放之后,就可以随时采收了。十月以后,棉铃逐渐稀少。广东的气候,十二月也是采花期。但像河北的丰润、卢龙,湖北的石首、广济,山东的阳信,广西的隆安,女子一般要在九月收拣棉花,以供纺织,辛勤劳作,昼夜不息。所谓“促织鸣,棉花盛”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古人曾有诗道:“惊寒灯夜短,半枕动鸡鸣;颠倒衣裳去,田间满钟声。” 采收棉花宜于在晴天和朝露已干之后进行,因为棉絮潮湿,便容易导致霉烂。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