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苏轼与黄庭坚的文采谁更胜一酬,黄庭坚是怎样戏谑好友的》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与黄庭坚的文采谁更胜一酬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严格地讲,严格地讲是苏轼的学生。论诗歌,苏黄并称,苏轼在先;论述法,苏黄米蔡并称,也是苏轼在先。总起来看,还是苏轼比黄庭坚略胜一筹。

标签: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吗

返回目录

黄庭坚是怎样戏谑好友的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苏轼的学生,晚年词,疏放清雄,风格亦近苏轼。

黄庭坚与苏轼一样,都是书法名家,在翰林院当官时与同僚顾子敦最为友好。

顾子敦是个大胖子,一到夏天,他常脱光上身在翰林院的一张床上睡觉,有一天中午,黄庭坚听到鼾声,走到顾子敦的床前,只见顾子敦的肚子肥得流油,白得可爱,平平坦坦一块肉,心想要是在这上面练书法,可真不错!于是黄庭坚趁顾子敦酣睡之时,执笔濡墨,在他的大肚皮上练起字来,写呀,写呀,当黄庭坚在顾子敦的肚脐眼上落笔一点时,顾子敦醒了,指着肚皮对黄庭坚说:“你这是于什么?”黄庭坚说:“这是我给你送的银子,一共二十两。”黄庭坚说这话是用修辞的借代式,因为他给人写字,每个字值一两银子,这肚皮上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共二十个字,所以说“这是我送你的二十两银子”。顾子敦为人憨厚,笑嘻嘻地洗肚皮去了。

第二天中午,顾子敦脱去上衣,又准备午睡,他心想:昨天被戏弄,今日可不能肚皮朝天——仰睡床上了,于是决定伏在书桌上午睡。

顾子敦睡醒时看看肚皮,光溜溜的,平安无事,好不欢喜,暗中说:“你黄庭坚再也不可能在我肚皮上写字了。”

顾子敦晚上回家后,脱衣就寝,他夫人惊叫起来:“相公啊,你背上黑压压的一片墨汁,这是怎么回事儿?”

顾子敦知道又上了黄庭坚的当,便笑问妻子,上面写了些什么。妻子念道:

绿暗红稀出风城,

暮里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顾子敦一听,知是自己又被黄庭坚耍弄了。此诗原是顾子敦写在文卷背上的,现在黄庭坚把它移到他的背上了。

返回目录

苏轼四位学生的简介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二年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礼部郎中及地方官职等,曾两度被贬。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苏门四学士之一。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词风受苏轼影响,气象雄俊沉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 号柯山. 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 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 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 张耒13岁能文,曾游学陈州, 受到学官苏辙爱重,因得从学于苏轼. 张耒论文, 渊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自然. 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集中有乐府诗、古律诗30余卷,近1700首, 除个人抒情遣怀之作外, 写田野风光、稼穑艰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较多,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 很少用硬语僻典,晁补之曾赞称说:“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颇能道出张诗的妙处. 张耒之作对南宋诗人学习唐调, 开了风气. 他的写景抒怀诗, 真醇自然, 清新圆润, 耐人寻味. 不过, 张耒写诗, 长于锻造佳句, 而短于谋篇布局, 有时琢炼不够, 部分作品不免流于平直粗疏. 有《柯山集》50卷,《拾遗》12卷,《续拾遗》1卷. 《张右史文集》60卷. 《宛丘集》76卷. “苏门六君子”。“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六君子”是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陈师道(1053~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人。16岁时跟曾巩学习,元�初年,任徐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他仰慕苏轼,经常以诗文唱和,成了“苏门六君子”之一。受人弹劾,改任颍州教授,不久又罢官回乡。为人耿直,不趋奉权贵,一生清贫。爱苦吟,以诗著称。初学黄庭坚,后习杜甫,作诗态度严肃,炼幽锤邃,精深雅奥,自成一家。方回著《瀛奎律髓》中,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同尊为江西诗派“三宗”。著有《后山集》14卷、《后山诗话》1卷、《后山谈丛》6卷、《长短句》2卷等。� 李廌(zhì)字方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父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他曾以文章谒苏轼于黄州,苏轼认为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著有《济南集》,近 人自《永乐大典》辑出。《全宋词》录其词四

返回目录

黄庭坚书法是学苏轼的吗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可见黄庭坚的一生在文学、书法上面都是有着很高的成就。黄庭坚师从苏轼,苏轼对黄有很大的影响,从黄的不同时期作品就可以看出来。

返回目录

苏轼和黄庭轩是什么关系

苏轼和黄庭坚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返回目录

黄庭坚与苏轼是什么关系黄庭坚是苏轼的徒弟吗

黄比苏小九岁,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于他亦师亦友,诗与苏并称"苏黄".苏轼年长,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和苏轼是徒师关系翻开史书,就能发现黄庭坚的人生,与苏轼共沉浮. 苏轼第一次在孙觉(黄的外舅)坐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政敌王安石抛开宿怨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因太祖有约不杀士大夫,神宗又惜苏轼才华,苏轼总算逃脱一死,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注:我这个伪经济学家根据宋币兑人民币汇率推算,罚金折合人民币约为一千二百块到两千块,那时黄庭坚是国子监教授,应该是正七品到正六品吧,按陈恪寅《宋史职官志》考证,他的月薪兑换成人民币大约是四千到五千,处罚还是比较轻的). 又过了七年,黄庭坚四十二岁,新皇帝登基,新法废除,苏轼似乎时来运转,与黄庭坚同被招回京师,两人神交已久,却初次相见.在司马光的推荐下,黄庭坚校定《资治通鉴》.然而司马光上台后,废尽新法,苏轼这时对新法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之力争,最后不堪纷争去了杭州.第二年,道德人士——即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向朝延反映黄庭坚男女关系问题:“闾巷之人有所不忍,而庭坚为之自若,亏损名教,绝灭人理,岂可尚居华胄,污辱荐绅?”黄庭坚又陷入政治纷争,干了五年,便辞了职,乞一宫观居住. 一年后,章敦为相,以黄庭坚修订的《神宗实录》又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亳州,从此黄庭坚少写诗作.此时苏东坡也因为“讥刺先朝”被贬,苏东坡临行前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成为诀别. 附黄庭坚与苏轼的第一封书信: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 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 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 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苏轼和黄庭坚之间的逸闻趣事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返回目录

黄庭坚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和什么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和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返回目录

载酒一游——苏东坡与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景区规模不大,景区内除大佛之外,还有凌云禅院、灵宝塔、载酒亭、苏园、东坡楼等小景点尚可一看。其中苏园、载酒亭、东坡楼都与苏东坡有渊源,甚至乐山市区内还有东坡路,那么乐山大佛与苏东坡究竟有什么关系?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地理上眉山距离乐山不过4、50公里,历史上眉山曾属嘉州(乐山),直到1997年眉山县还属于乐山市代管,出身上似乎有点联系。但苏轼终其一生,有据可查的只是路过乐山大佛游玩过一次,所以说也没有太大的联系。乐山有关苏东坡的传说大多是后人编造的。 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当时二十多岁的苏东坡曾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澈同游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此后不久出川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后来又因父母去世两次回眉山守孝,但并没有再游乐山大佛的记录。 不过,苏东坡对乐山的风景还是念念不忘的。三十多年后,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一位姓张的朋友要去嘉州做太守,苏东坡就写了一首《送张嘉州》相送,首四句是“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这头两句看似是揶揄李白。因为李白年轻时曾写过一首“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献给一个姓韩的荆州官吏,虽然貌似真诚,但其实还是在拍“韩荆州”的马屁,表达了求荐做官的意愿。苏东坡则更潇洒,连“韩荆州”也不愿意去结识,只想去做汉嘉守(即嘉州太守),这样就可以时常到凌云山喝酒游玩了。 只因这一句诗,后人便在现在景区的山路上盖了一座“载酒亭”,明代嘉州知事郭卫宸更在旁边手书了“苏东坡载酒时游处”几个大字。其实苏东坡到乐山只有“一游”,从未“时游”过。 至于大佛景区内的东坡楼,传说苏东坡曾在读书生活。但此处原本曾是明朝魏忠贤为自己建的生祠,后来魏倒台,就将祠改为纪念苏东坡的东坡楼。苏东坡并未在此读书生活过,所谓苏东坡在此求学、苏东坡在此教龙王三太子读书等民间传说也都是群众创造的。 东坡楼横匾上的三个字是从黄庭坚的手迹中收集来的。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首,也是北宋文坛、政坛著名人物,因为诗歌上的造诣与苏轼合称“苏黄”,又因为书法上的造诣和米芾、蔡襄四人共称“苏黄米蔡”。1100年,黄庭坚在贬官戎州(今宜宾)期间曾到老师苏东坡提到过的乐山大佛游玩,并在此地留下一首《 凌云纪游 》。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也许是一语成谶,诗成一年之后,贬居海南多年的苏东坡收到朝廷恩准北归,途中病逝于江苏常州。四年之后,黄庭坚在更加遥远偏僻的广西宜州去世。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