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电影《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一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由《恰同学少年》所感所想到的 《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至今仍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电视剧以豪迈的湖南第一师范校歌开始: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校歌简短却气势高昂,深深振奋了20世纪旧中国一大批有志青年的社会理想:“用教育来救中国”。 看完本剧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感觉如果把当今大学生的堕落和现实与旧时代大学生的激情和理想相比,真是令人无比的汗颜。 《一》修己之身 剧中,在当时闻名全国的板仓先生杨昌济给毛泽东等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修身》,他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而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是什么呢?有人在宿舍脏话连篇;有人在食堂食物味道有一点不对就全部倒掉;有人在图书馆开着手机铃声大声接听电话而丝毫不顾周围的同学还在看书;有人在自习室打着自习的名义而自己的男(女)朋友谈情说爱而不顾别的同学还在上自习;有人为了游戏而颠倒白天黑夜;有人为了评奖评优而不惜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人为了四六级考试而浪费父母大量的钱报补习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更有人为了考研而彻夜苦读! 我们不仅要问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何在,修养何在呢?当然也有其客观原因,学校安排了过多的公共必修课却没有开教大学生修身的课程,本专业有过多的充满理论而无实际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却不教大学生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要认为修身是我们根本无法触及到的。其实修身可以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多多参加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活动;从言语行为上约束自己;对别人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古今凡是有大成就者无不是如此,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他习惯瓢泼大雨中奔跑;在寒冷的冬天游泳正是为了打造自己坚韧的意志。 《二》也说师者 著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也,非谓有大楼之大也,大师之大也”;《师说》中也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 剧中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老师无不在身体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杨昌济教学生修身;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读书会的讨论;他还为学生的生活着想,主动找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博采众长才能相互验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的道理;孔昭绶作为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遇到学生犯错时不是以严惩为主而是想办法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学生;他用因材施教的办法来培养毛泽东这个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学生,使毛泽东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徐特立更是以简朴的作风从言行举止间影响学生,从被学生叫做徐大叫花子变成被大多数学生所敬重的教师。 而当今的许多老师是怎样的呢?在大多数同学眼里他们不仅是上课来下课即走,而且长长以高傲自居,很少去主动引导学生,教学生求真(当然也不乏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存在,只是数量极少)。 梅贻琦还有句话说的很好:“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渴望我们的大学老师,真正能和我们走近一些,多多关心我们的身心发展,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做人之道! 《三》恰为同学 上大学之前,上大学的大哥对我说,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以一颗坦诚的心交往。而我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四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旧中国时代的内忧外患已成历史的轨迹,悄然尘封,我们没有身在那个时代,无法深切体会到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愤怒,但我们却不应该遗忘了为祖国奋斗的伟大理想啊!也许有人会说:“现实点吧,你以为就你很崇高,在现实社会中你还得低下头”。 剧中还有一句话说的非常之好,“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题呢? ” 我想就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这种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关注,而只注意个人的利益私欲才会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降低。是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我认为人可以现实,但绝不能浮躁,我们进入大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为了以后找个体面的好工作赚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不要认为这是虚的空幻的,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做到了呢。相信自己,让大学对自己真正有用有意义才是自己的责任。 “理想终会照进现实”。 就让我们树立真正的理想吧,这样的理想不要太庸俗,而是崇高的伟大的,能够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也许只有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才能不至于让我们在庸俗的物欲的现实中迷失自我吧! 最后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结尾,以当共勉: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生,齐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直以来,对于伟人,我们只能从他们光辉的事迹中瞻仰他们,效仿他们,缅怀他们。然而,伟人也是人,没有谁一出生就是伟人的。伟人最初也只是普通的人,是他们独特的经历,深刻的思考,大胆的实践使得他们逐步铸炼出优秀的品质而成就伟人的。 九十四年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热血青年,心系国家的安危,带着理想,带着责任,走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九十四年后,又是一群人,在荧屏上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段动人的历史。看了这对历史,带给了我们震撼,更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这两天,看完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真的为之震撼,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少年应有的青春。算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电视剧了。大概是上了初中以后吧,几乎都没怎么看。总觉得电视剧的节奏太慢,一个故事要托好长的时间。这一次,真的喜欢上了这部剧。实在是太棒了! 在民国初年短暂而动荡的岁月里,湖南第一师范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本剧就是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五年半的读书生涯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学习生活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机密相连的切实主题。 其实,它讲的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经历。本应该跟以前的那些“红色经典”一样的,但是,它又确实不一样,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将毛泽东这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 从中我可以学到很多。 像学习方法,毛泽东很有自己的一套。闹中求静,静中求学。他知道自己性子躁是个坏毛病,于是他在最吵闹的地方学,以求得改进。他看书喜欢圈点批注,只要是他看过的书,边边角角,上下空白之处,都有他的手迹。他认为,看书不做笔记就想没看过一样。他精通国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社会学科,但对于数学、理化、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兴趣不大。这是他的一个特点。而当时,他遇上了开明的老师,老师们对他因材施教。我想,这一点,他是很幸运的。 他也提出,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应该强健体魄。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重视体育锻炼,自创毛氏六段体操。踢足球,只要是他守的门,就没有失过分。当然,这都跟他的理想和抱负关系很大的。他以中国为己任。他说:“我们学生不挺身而出,谁挺身而出?”他喜欢《少年中国说》。认为中国之命运在我少年。 当他带着手无寸铁的不到二百学生军通过超人的智谋冒充两万桂军使得三千全副武装的北洋军阀溃军缴枪,真为他的智慧和勇气折服。时评,通身是胆。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军事行动。而当他晚年回忆的时候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是我军事生涯的开始……” 当时的热血青年们,都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奉献精神,奉献生命。 还有就是毛泽东与他的母亲之间的真挚的感情。他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家书,亲手为母亲改顶针,送母亲进城看病,到最后形成对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一种关注。 看了这部剧之后,毛泽东的形象丰满了许多。或许剧中的演员跟我们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上不相似,但是他精神上一定是神似的。 剧中还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形象。少年都是意气风发,教师都是博学明理。 三沉浮人世路,跌宕青年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如果没有看过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首词也许只会静静地躺在我对高中生活残存的记忆里,不再有任何波澜。第一次播出时,只把它当成一般的革命教育篇,因此便错过了。今年暑假,由于老师的推荐,认真地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直到昨天看完全集,心中都是充满了感动。 开学第一天,校长孔昭绶便亲自来到宿舍看望同学时,望着一双双期待而又充满力量的眼睛,他不无感慨:“我中华百年积弱,只因大智未开”,鼓励学生们“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棉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既是对学生的期待,也是一师的老师们毕生所固守的梦想。学生们或许没有发现,这个夜晚,他们的人生已经开始改变。 修身课老师杨昌济为他们上了第一课,台上是祥和而充满智慧的老师,台下是一颗颗火热的心。“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在之后的五年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正是以自已的行动回答了昌济老师这一问。 他们自强不息。是他们成立了读书会,纵论国家大事,寻求人世真理,一次次的辩论和讨论,让他们逐渐找到了真理。也是他们,或则秉烛夜读,或则本着“野蛮其体魄”的宗旨锻炼身体。还是他们,成立学生军,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他们勇敢无畏。在湖南的舆论都被控制,人民都被蒙蔽时,校长敢把“论袁大总统亲日政策之英明”的征文换成对袁世凯的口诛笔筏,敢冒死组织学生集会,一席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讲话,感动了多少人。学生们则找来进步言论,刊印成书散发。也是他们,用鞭炮和烧火棍逼走了三千土匪,保住了长沙城。 他们同样调皮。在雨里大叫,在街头朗读,为了办工人夜学,他们还上街演戏。他们也会坐别人的霸王船,他们巧妙地帮助被逼婚的女孩子,让土财主哭笑不得。 是的,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的思想,他的体魄,他的能力,他的勇敢,让他成为学生的中心,他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但是,这部电视同样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身边的众多英雄形象。校长孔昭绶思想先进,正义凛然,老师杨昌济才学过人,品德高尚,其他老师也同样为人师表,让人敬佩。蔡和森的平和内敛,萧子升的满腹学问,向警予的热情大方,陶思咏的坚强执著,杨开慧的活泼可爱,都让人难忘。在家长当中,毛母吃苦耐劳,蔡母敢于主动离婚,以及舍身救了校长的三爹,都是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在电视剧的结尾,介绍了剧中人物的实际命运,不难发现他们或则的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和参与者,或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则是优秀的老师。其中有不少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也许仅仅感动还不够吧,我们应该由此进行思考,使其有益于我们目前的发展。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即使到现在,仍然是正确的,少年,是中国的希望。曾经,作为“80后”,我也自信满满,也许有些娇气,有些懒惰,但是我们的思想是端正的,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也是愿意付出的。但是看过这部电视剧,我不得不承认,不论是思想的深度,勇气,还是吃苦耐劳,甚至是智慧,我都比不上先辈。要想负责起中国的未来,让中国永远摆脱“被人耻笑”的岁月,让中国傲然自立,青年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实在是还有太多的路要走。辨明是非,提高自我,履行责任,修身养德,这应该是学生不变的责任。 其实,除了青年,还有很多要反思的事情。扪心自问,与20世纪初相比,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少了什么?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当然不能固守着一切传统文化,只是,有些传统的东西,真的不应该抛弃,中国,永远不会,也永远不能等同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谁都渴望安逸地生活,可是谁来保证生活的安逸?

标签: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00字

返回目录

电影《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影《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恰同学少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是由学校组织的。在我们大学生这个年代,是一个叛逆的年代,是一个标榜自新的年代。纯粹的盲目,由于是学校组织的,很多的.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去观看,还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说什么点完名就走。可是当《恰同学少年》一播,在还只是在播前奏的时候,我发现,影厅本来糟杂的声音渐渐地趋向安静,到最后鸦雀无声,只有音响里面传出来的那些演员浑厚、坚定、正义、强悍的声音。 直至连播了3集,本来那些“两股颤颤,几欲先走”的同学们仿佛被如来佛定住了一样,都没有离席,还一直要加播,直至晚上11点多了,才恋恋不舍地从演播厅出来。一路上,充斥我耳朵的全是《恰同学少年》里面的台词,里面的内容。我自己心里也被震撼着,心里涌满感动与自豪。感动那个年代充满血性的青年为拯救中国所做的热血事情,自豪于那些伟人是我所在的学校—————湖南省第一师范的学生。 仔细想想为什么《恰同学少年》能这么深入人心?这么受大众喜爱?这么被观众津津乐道?《恰同学少年》没有大牌的明星出演,没有恢弘的场面,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煽情的情节,可是它有什么魅力能这么吸引观众呢?我想究其原因不外乎于《恰同学少年》表现出来的精神与气魄。而这些精神与气魄又从整个电视的台词和演员的演技体现出来。先从台词这一方面来解读《恰同学少年》这一热播电视剧。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