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铁原阻击战中8勇士激战6小时歼,抗美援朝中的铁原阻击战》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铁原阻击战中8勇士激战6小时,歼敌100余人,弹尽后集体跳崖

铁原阻击战,傅崇碧将军率领第63军2.4万余将士浴血奋战13昼夜,成功挡住了范弗里特指挥的美军4.7万余人的进攻,为全局部署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但这场阻击战,打得异常艰苦和惨烈。自从突破临津江以来,63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武器装备给养供应严重不足,物资损耗和减员相当严重。

兵力只是敌人的一半,武器装备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范弗里特手里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而且随时能得到空军的支援。

志司要求坚守10至15天,兵团司令杨得志深知63军面前的困难很多,但是军令如山倒,没有任何余地。

接到命令后,傅崇碧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并迅速向兵团部上报了阻击计划:采用纵深梯次和少摆兵多屯兵的办法,并以多个战斗小组前去前沿和敌人进行纠缠,使敌人不能过早迫近我主阵地;战术运用上,采取正面抗击和侧翼反击相结合,并派出小部队夜间袭扰敌人。

兵团部研究后,完全同意傅崇碧的阻击部署。

范弗里特在进行了一天的试探性攻击后,第二天就开始转入了全面进攻。美军仗着火炮的支援和坦克群的掩护,实行多方面、多梯次的轮番冲击。

63军打得很艰苦,有的阵地被敌人攻占后又被我们反复收复,敌人再占我们再夺取。一天之内,有好几次的反复。

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连队,其中就有一个排:仅剩的8名战士坚守阵地激战6小时,歼灭美军100余人,在弹药耗尽后,不愿当俘虏,全部跳下山崖。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第188师563团1营1连2排作为接替的战斗小组,进入两人法华洞北山的一个阵地上,阻击敌人。

刚进入阵地不久,美军接连发动了两次进攻,均被2排打退。美军的进攻方式依旧是火炮一阵轰击,紧接着步兵开始冲击。

白天,2排打退了美军约一个营的兵力两次的正面进攻。入夜,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2排的侧后迂回攻击。

2排被敌人两个营的兵力三面包围在一座孤立的高山上。他们被围,牵动着团、师、军以及兵团领导的心,傅崇碧十分焦急。

63军的阻击计划就是以连、排为单位的“添由战术”,一个个战斗小组轮番守卫阵地,这样在猛烈的炮火下,可以以最小的伤亡阻击敌人。

是夜,563团团长马兆明与2排的最后一次通话中得知,2排当时只剩下8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阵地上的最高领导是副排长李秉群。之后,电话线被炸断,阵地与指挥部之间的联系中断。

到了午夜时分,2排坚守的阵地上仍然还有火光和枪声,说明我们的8位勇士还在战斗,阵地仍在他们手里。

这一夜一直在下雨,派出去解围的部队,因为下雨路滑和敌人的严密封锁,几次都没能靠得上去。

一夜之间,敌人发动了多少次进攻他们已无法记清,战士们记得每次进攻之前,都有约莫半个小时的炮击。炮弹像冰雹一样不断地落在阵地上,头都抬不起来。

敌人数次冲了上来,都被他们打了下去!

午夜过后,全排8个人剩下15发子弹,敌人又冲上来了。他们用刺刀、木棒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再次把敌人反击了下去。

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了,只剩下几颗手榴弹,眼看敌人又要冲上来,副排长李秉群对战士们说:“ 现在我们被敌人三面包围,身后又是悬崖,我们8个人没有突围的可能。要打没有子弹;要与敌人面对面的拼,他们人多,搞不好会被俘虏。”

我们是“钢铁营”、“特功排”的战士,不能给英雄部队抹黑,不能给伟大的祖国丢脸,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是硬骨头,志愿军战士是钢铁英雄汉。我提议,我们跳崖,死也不当俘虏。

其余七人异口同声地说: 誓死不当俘虏 !最后,他们留下一位党员班长带两个战士掩护,李秉群带领4个战士跳下纵身五丈多深的悬崖。留下的3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也跳了崖。

8名勇士激战6小时,一共打死了100多名美军!如果弹药充足,他们会一直战斗下去,直到牺牲!

当兵团部得知这一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时,李志民政委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立即要求傅崇碧派人找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跳下山崖的8名勇士,5名壮烈牺牲,一名负伤的班长带着两名摔伤的战士往我军阵地方向爬行,被部队派出的搜寻队伍找了回来。

八位勇士的名字分别是:李秉群、翟国灵、罗俊成、侯天佑、贺成玉、崔学才、张秋昌、孟庆修。其中翟国灵、候天佑、罗俊成三位英雄幸存了下来!

铁原阻击战,面对两倍于己又是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63军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和志气,但自身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战后,彭老总亲自到在伊川休整的63军驻地慰问将士们!临走的时候,他对傅崇碧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要人我给你补充老兵;要新衣服、新装备,我一并给你!

不久后,从西北地区调来1.3万名老兵补充给了63军,新衣服、新装备和从祖国送来的慰问品,一车一车地送到了63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标签: 铁原阻击战

返回目录

抗美援朝中的铁原阻击战

昨晚看到跨过鸭绿江,铁原阻击战,美国的李奇微也学习志愿军的穿插战术,而且他们的是机械化部队,速度特别快,彭总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却发现,志愿军在铁原附近没有自己的部队,如果当时铁原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后来一个电话说是准备休整的63军就在附近,虽然已是疲惫之师的63军临危受命,在铁原阻击了13天,为大部队的后撤和构筑防御阵赢得了时间,但是63军损失惨重。彭总亲临前线慰问将士们,战士们衣着被战火灼烧,看上去军容不整,但是彭老总说这是我见过最整齐的军容! 在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牺牲很大,面对世界第一的美国,志愿军没有丝毫畏惧!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的战斗过程

铁原阻击战防御地域为山地地形,63军根据这一地形和联合国军的传统战术,精心设计了山地支撑点式防御为主的防御战术,将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多支防御分队,部署在各个关键节点。联合国军的基本军事思想对于遭敌侧翼攻击非常忌讳,如没有消除敌侧翼威胁,后勤补给线有威胁,一定要等到威胁被排除后,一线部队才能“专心”进攻。联合国军的这种作战思想为志愿军铁原阻击战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6月1日开战,敌最先进攻187师阵地,受挫后,6月2日,主攻189师阵地,189师依托既设阵地节节抵抗,抵抗到6月3日晚上尚有一个团又2个营的战斗力,计4500余人,6月4日暴雨冲毁了师的反斜面隐蔽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6月4日拂晓,军预备队188师接替189师阵地,189师剩余2800人缩编为一个团,作为军预备队,另有2000多人的伤员转运到后方治疗 。188师接替189师的防御后,大力抢修工事,并且修筑了大规模成体系的简易坑道的堑壕 。并灵活运用战术,至6月12日63军完成任务,该师随军一起撤退。该师从阵地上撤下了最后的不到3000人 。在战斗中,军直炮兵团、火箭炮营都参加战斗。特别是187师伴随炮,到了6月10日还以187师在炮火的支援下,还对敌军发动反冲击。在冲击中,打蒙敌军后,63军趁机组织撤退 。由于遭到顽强抵抗,且志愿军已经利用阻击战的机会在后方重新组织起有效防御战线,因此在铁原阻击战后,联合国军也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在38线以北地区重新稳定了下来,双方均转入防御和修整。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的介绍

1951年6月上旬,发生在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防御作战,是第五次战役的组成部分。1951年5月,由于后勤不济加雨季将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参战部队逐步向北转移。联合国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组织了多支以摩托化步兵、装甲兵和炮兵组成的“特遣队”,对志愿军组织了大规模追击行动。志愿军对其行动估计不足,导致在后撤转移过程中,多支部队发生混乱,为堵住战线中部的出现的缺口,63军指挥下属的187、188、189三个师在铁原及附近约25公里宽、20公里纵深地域就地组织防御。由于战术得当,将士用命,经过13个昼夜的拼杀,最终成功遏制住了联合国军进攻势头。63军在铁原,加上同期20军在华川,65军在涟川,64军在开城,15军在芝浦里,人民军第2、5军团在东线的一系列浴血的阻击战,一举扭转了中朝联军在第五次战役后的不利局面,战线重新得到了稳定。综合各方面资料,63军在铁原的阻击战伤亡人数在1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方面的损失基本与之相当。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结果如何

抗美援朝由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小型战役衔接而成。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部分,整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铁原阻击战结果在第一阶段战役中却是极为重要的,那么铁原阻击战结果究竟如何?为何铁原阻击战的结果如此重要?铁原阻击战结果的形成原因又是怎样的呢?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呢?

首先,去明确铁原阻击战结果。

铁原阻击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攻守战,由联合国军全力进攻,人民志愿军全力防御的战争,铁原阻击战的结果是人民志愿军通过近十三天不分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成功的抵抗了联合国军的继续进攻,抗美援朝的战线终于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为此人民志愿军第63军牺牲了众多将士们的性命,在铁原阻击战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损失了近一万人左右。

其次,看看铁原阻击战结果的形成原因。

第一、联合国军的准确判断。当人民志愿军在刚刚企图撤退之时就被判断出来,联合国军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决定大力追击,希望一举击败人民志愿军,从而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第二、人民志愿军63军的英勇付出,为了能够稳定战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十三天里不分昼夜的与敌拼搏,光兵力的牺牲就高达一万人次左右,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抗美援朝第一阶段战役终于得以平稳落幕。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场战役,铁原阻击战的结束代表着第一阶段战役的完结,第一阶段战役以人民志愿军的勇猛向前、联合国军的节节败退为开端,但最终却以联合国军的节节进攻、人民志愿军的浴血防御为结尾。那么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换句话而言,铁原阻击战究竟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对于敌我对战双方来说,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接下来具体研究下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

铁原阻击战是紧接着第一阶段的第四场战役后发生的,那么接来下追溯下第四场战役是什么战役呢?那便是砥平里战役,在那场战役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因整体的作战策略发生了重大失误,再加上重型武器的严重匮乏,导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其惨烈的状况收场,那么取得胜利的联合国军也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人民志愿军的追击,于是双方的战略地点开始了迅速的移动,从而促使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的发生。

在第一阶段,经过了前面的四次战役,联合国军对人民志愿军的行动战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边执行撤退命令之时,一面又利用飞机等重型武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造成了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物资的严重损失,人民志愿军决定撤退,当联合国军第一时间发现后,随机发动了大规模的追击作战计划,于是爆发了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的战斗背景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通过前四次战役,已对志愿军的进攻规律有所了解。在有效组织后撤的同时,派出大量飞机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进行疯狂攻击,严重影响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一线作战的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携带粮弹将近,同时朝鲜夏季汛期将至,临津江等几条主要河流有发生洪水的风险。为防水位上涨影响志愿军后撤,志愿军于5月23日起转入防御并相机后撤。联合国军一发现志愿军有撤退迹象即作出准确判断,集中4个军13个师,组织了多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和装甲兵为核心的特遣队,对志愿军部队进行大规模的追击作战,长驱直入,妄图分割、包围、围歼志愿军部队。志愿军总部对于其机械化作战形式缺少足够估计,致使撤退组织不佳,部分部队在后撤途中被敌包围,志愿军战线中部也出现了巨大缺口。为堵住这一缺口,63军在后撤过程中,奉命在铁原一带展开,防御地域宽约25公里,纵深20公里。志愿军总部命令63军将敌阻击在铁原一带15天,为志愿军其他部队组织有效的二线防御争取时间。

返回目录

铁原阻击战纪实

1951年5月21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志愿军首长决定主力转移至“三八线”南北地区休整。“联合国军”乘机实施全线反扑,于5月27日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后,继续向铁原、金化、杨口方向进攻,并将涟川、铁原作为主要进攻方向。

志愿军第63军并指挥第65军第194师,奉命在涟川、铁原间组织防御,坚决阻止“联合国军”沿公路向纵深推进。6月1日起,美军第1军以4个师兵力向第63军阵地猛烈进攻。在第187师防御正面,美军2个师轮番进攻。涟川山口的战斗最为激烈,美军进攻第一天即投入5个营的兵力。

志愿军第561团第3营坚守涟川山口阵地4天3夜,抗击美军10余次进攻,与敌反复争夺,毙伤美军1300余人。在第189师防御正面,美军每天以3~4个团兵力发动进攻,6月3日又将美军第25师投入战斗。

第189师顽强坚守阵地,击退美军一次次进攻。4日,第63军以预备队第188师接替第189师的防御。

5日起,第63军转入二线阵地,依托有利地形继续实施坚守防御。激战至6月10日,美军仍未突破第63军防御阵地。在历时12天的防御作战中,第63军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粉碎了美军快速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

扩展资料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初,志愿军攻势如潮,出其不意地渡过临津江和北汉江,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

就在志愿军粮草弹药几乎耗尽的时候,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就在彭德怀下令撤军的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则指挥他部队开始了全面反攻。

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将我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此时彭德怀盯着地图,李奇微也在盯着地图,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个地方:铁原。

百度百科--铁源阻击战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