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水经注疏》中的“疏”是什么意,《水经注疏》是我国第几部讲述河》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水经注疏》中的“疏”是什么意思

疏”的意义比较多.在这里,“疏”是指对前人的经典著作进行考据、梳(通“疏”)理、阐述、诠释和发挥、扩展所得到的文章.《水经注疏》就是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对郦道元《水经注》所作的《疏》.还有如《十三经注疏》、《尔雅义疏》等都是这个意义. 此外,在古代(比如“汉”),臣子给皇帝上的奏章也叫“疏”. “疏”的这些意义,穷源逆流,还是从“疏浚”、“疏通”演变而来的.

标签: 水经注疏

返回目录

《水经注疏》是我国第几部讲述河道水系的书

《水经注》是在《水经》的基础上写成的。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共三卷。对这部书的作者、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最迟不晚于三国时期。《唐六典》著录此书,说《水经》共记水道137条,每水各成一篇,并附《禹贡山川泽地所在》凡60条。晋人郭璞、北魏郦道元均为《水经》作注。自唐以后,郭注本失传,仅有郦注本所附《水经》流传后世。今本《水经》仅存123篇,它以水道为纲,述其原委脉络及所流经的郡县都会之地,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但其内容过于简略,也存在不少谬误。 郦道元自幼即对地理学有浓厚兴趣,以后其足迹所至,又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和文字资料。他深感《水经》简略、谬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决定为它作详细注释。 为此,郦道元博览前人著述,搜集资料,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他到过现在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四川、湖北等地,所到之处,无不详考山川,游览胜迹。在考察中,他着重验证山脉河流的记载是否切实可靠。他观察非常仔细,分析十分认真。在《水经注》的序言里,他说自己是“脉其支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缠,访渎搜渠,辑而缀之。”他对待疑难问题,从不马虎,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甚至向流域的百姓请教。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地理学巨著《水经注》。 《水经注》原有40卷,但在宋代逸失5卷。后来,有人对尚存的35卷进行割裂改编,仍然恢复为40卷,这就是人们现在能见到的《水经注》。 《水经注》是以《水经》为纲,为《水经》作注。注文约有30万字,为原书的20倍;所记水道1252条,比原书增加近10倍。《水经注》博引群籍,共437种,还收录了不少汉魏间碑刻。所引的典籍、碑刻,至今绝大部分已经亡逸,只是靠《水经注》得以保存下来。 《水经注》系统地描绘了我国长江、淮河、黄河等主要水系的一千多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水利开发。它以水道为纲,记载了沿河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至于有关该流域的历史事件、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都予以收集。由此可见,《水经注》已不是单纯地为《水经》作注,而是一次工程浩大的再创作。 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水经注》不仅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而且文笔绚烂,语句简洁优美,描述生动形象,记叙要言不烦,使山川风貌、壮丽景色跃然纸上,因而它的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们的称颂。有的篇什,堪称散文典范之作。

返回目录

《水经注疏》中疏是什么意思

注疏: 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2.记述,记载。

返回目录

《水经注疏》的作者是谁

《水经注疏》是历经杨守敬师生三代而成的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足以作为清代三百年地理学研究中的终结性代表。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可以说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后来居上,是很有特色的研究《水经注》的古典巨著

返回目录

《水经注疏》的作者是谁,此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水经注疏》书影水经注疏为书名。《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作者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陆城镇人,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藏书家。《水经注疏》是杨守敬与门人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全书一万余字,而《水经注》40卷字数超出《水经》二十余倍,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自成巨著。郦道元在注文中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并指出文献引用处的正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郦书传至宋初,已缺5卷,后有人将剩下的35卷析为40卷,又迭经传抄翻刻,《水经注》遂失其真。有的章节误简夺讹十分严重,几至难以辨读,深为学者所病。 明清两代学者,十分重视《水经注》的校理工作。明代朱谋玮著有《水经注笺》,清初顾炎武、顾祖禹、阎若璩、胡渭等人又治《水经注》。在此基础上,乾隆年间更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人全力以赴,各成专书。光绪年间,又有王先谦汇列全、赵、戴三家校语,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撰成《合校水经注》。他们不但从大体上分清了先前被混淆的经文与注文,补齐了脱佚的5卷《水经注》佚文,而且纠正了郦道元《水经注》中原有的不少错误,《水经注》已逐步接近原貌。然而,上述诸家仍存在不少问题。杨守敬乃与门人熊会贞发愤编撰《水经注疏》,其体例、大小纲领皆由杨守敬拟定。 《水经注疏》初成时,杨守敬已六十六岁,深恐一旦离世,书稿不能传之于后,“因先刻其图,又即疏中之最有关系者刺出为《水经注疏要删》。”(《水经注疏要删·自序》)由于《水经注疏要删》的出版工作做得匆忙、谬误较多,另一方面《水经注疏要删》出书后杨守敬仍继续对《水经注疏》初稿反复进行磨勘,故又有《水经注疏要删》的《补遗》、《续补》和《再续补》的刊出,而《水经注疏》原稿至杨守敬去世前,仍未出版。此后,熊会贞继承师志,继续编纂。至1936年熊会贞去世,《水经注疏》虽有定稿,仍未能刊出。熊会贞临终曾嘱托同乡好友李子魁整理出版该书,1948年李子魁在宜都各界的捐助下刊出《水经注疏》第一卷。1955年,《水经注疏》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至1957年全书40卷出齐,共21册,附原稿之一(残卷),稿本是1954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从武汉藏书家徐行可处购得。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影印《杨熊合撰水经注疏》40卷,用的是前中央图书馆所藏《水经注疏》另一稿本。 《水经注疏》吸取历代《水经注》的研究成果,以朱谋玮《水经注笺》为正文,考证精详,疏之有据。如《水经注·河水五》:“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狩地。”杨守敬《疏》文指出,事出《左传》,并说《左传》末句作“非其地也”,同时还引杜预注云:“河阳属晋,非王狩地。”接着《注》文云:“服虔、贾逵曰:河阳,温也。”《疏》文指出:“史记·周本纪·集解》引贾逵曰:‘河阳,晋之温也。’《谷梁传》云:‘温,河阳也。’故服、贾有此说。”有了杨守敬的《疏》文,才使《注》文所述史实,让读者能够透彻地了解。 《水经注疏》博采群籍,相互参证,对前人之失多所指正。疏文中屡有“失考”、“失误”、“郦所见之图籍有误”等语,态度明确。如《水经注·江水三》:“北对举口,仲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非也。”杨守敬指出:“梁玉绳《瞥记》:‘定四年,柏举之战,《左》《谷》作“举”,《公羊》作“莒”’,盖古以音同通借。郦氏谓仲雍作‘莒’为非,失考。” 在《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典。”(《水经注疏要删·自序》)如《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段文字是对长江三峡生动逼真的描述,精彩绝伦,历来为古今文人学士所传诵,一般认为是郦道元本人所撰写。《疏》文则指出:“自三峡七百里”句至“泪沾裳”句共一百八十多字,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引文见《太平御览》卷五十三。 杨守敬《水经注疏》问世后,深受舆地学者的推崇。汪辟疆评价它“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 不要抽偶 偶是复制过来滴…………= =

返回目录

《水经注》中介绍了什么内容

《水经注》中介绍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影响: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经注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