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清朝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杀凶手为,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清朝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杀,凶手为何不跑反而束手就擒
- 2、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
- 3、马新贻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会牵扯出刺马案
- 4、马新贻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刺杀
- 5、马新贻的介绍
- 6、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8刀身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清朝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杀,凶手为何不跑反而束手就擒
因为凶手一心求死,在刺杀马新贻之后并没有想要逃跑的计划,而是为了自己的愤懑之情杀了马新贻,在他眼中自己是为“正义”献身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刺杀封建大吏,自己即使逃跑也是徒然吧。马新贻,清朝封疆大吏,堂堂的一品大员竟死于一个无名小卒之手,真是可悲可叹啊。
马新贻可是一名武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功赫赫,说起太平军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而马新贻就是因为围剿了太平军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在担任两江总督之后更是恪尽职守,改革又免税的,还会清除海盗,这样的官员当然会很得民心啊,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百姓都很喜欢的官员竟死于一个无名小卒的手里。
这也要从马新贻裁撤湘军说起,人家好好的兵当着说解散就被解散了,那去哪工作又怎么养家糊口呢,所以这些湘军们被解散以后也是对马新贻怀恨在心啊。就在南京,马新贻在校场阅兵之后,回府的途中被刺杀身亡。凶手张文祥刺杀马新贻之后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大喊马新贻不仁不义,这足以说明张文祥是认为马新贻该杀,刺杀他是正义的行为,所以也没有要逃跑的想法吧。
后来这个案件被曾国藩砍掉张文祥而草草了事,也可以看出这个事情涉及了什么,而慈禧的态度更能说明一切吧。只是可叹一个为国鞠躬尽瘁的大将却为政治而献身,最后死的不明不白啊,一个明君的重要性足以证明。
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
1
这件事曾国藩是不会主动去做的,湘军攻克天京后,他就向朝廷表明态度,主动裁撤湘军,并让曾国荃辞职回家。曾国藩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及其家人。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已经具备了取代清朝的实力,只是这时曾国藩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心气不高了。假如曾国藩称帝,必然引起军阀割据,解决军阀割据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曾国藩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弄不好创业不成还会身败名裂,家族不保。
曾国藩不想造反,但是曾国藩的手下很多人都鼓动曾国藩黄袍加身,这其中他的弟弟曾国荃最卖力。工作没做通,反而叫他辞官回家,曾国荃是有心结的。裁撤湘军牵扯官兵利益,工作不好做,面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湘军弟兄,裁撤他们曾国藩自己都觉得棘手,这时候马新贻来了。
2
马新贻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裁撤湘军,另一项是查找太平天国财宝的去向。平定了太平军,湘军立了大功,本来应该得到奖赏,朝廷却要裁撤湘军,追查责任,湘军对朝廷怨言很大,正没地方撒气,马新贻代表朝廷来了,湘军找到了发泄不满的渠道。
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他不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吗?知道。马新贻被慈禧召见,是和儿子马毓祯一起去的,马毓祯在外等候,马毓祯说,马新贻出来时面色难看。上任之前马新贻又回家一趟,专门向家人交代,他此去凶多吉少,一旦出现意外千万不要告状。
马新贻的行为至少说明三点,第一,他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有预知;第二,危险并不来自个人恩怨,一个封疆大吏个人恩怨几乎很少有摆不平的;第三,危险来自政治势力,而且势力比较强大,足以让马新贻畏惧,而且朝廷也没有能力替他维持公道。把这三点合起来看,马新贻的危险矛头直指曾国藩。
3
曾国藩有能力收拾马新贻,可他向朝廷表了忠心,刺杀两江总督这样的事,会让朝廷嫌疑,容易让自己若上一身骚,曾国藩是政治老手,他不会干这种事情。但是这种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能干得出来,曾国荃火爆脾气,打仗很厉害,政治能力很一般。
慈禧也是政治高手,马新贻被杀是谁干的她能分析个差不多。慈禧认为这事和曾国藩脱不了干系,于是下旨让曾国藩去审理这个案子。两江是曾国藩的大本营,情况熟,谁干这事可能性大他更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
曾国藩接到命令,推说自己眼病严重去不了,曾国藩有眼疾是事实,这边直隶总督能干,过去查案就不能干了,曾国藩这是在避嫌,他心里清楚案子和湘军有关,没法秉公办理。实际上曾国藩也想去,他得去灭火,不然这事闹大了,闹明了,老九曾国荃有可能造反,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慈禧当然也不想湘军造反,这事只有曾国藩能压得住,所以他必须去。慈禧再次下令,只要还有口气就赶紧去。戏演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于是曾国藩到了两江。
4
和曾国藩一起派去审理案件的还有郑敦谨,审理案子的过程中整个都是郑敦谨问话,曾国藩一言不发。曾国藩不说话,并不能说明他不管事,实际上他在观察案件发展,以静制动。
郑敦谨和曾国藩接受刺马案时,案子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正是因为朝廷不满意才让他们两个进一步审理。郑敦谨接手的是烫手山芋,糊弄了事慈禧不满意,真要查清案件的幕后主使,恐怕郑敦谨很难走出两江地界。
不过郑敦谨是个聪明人,随着案件审理的深入,当他感受到案件背后存在强大的幕后黑手时,他把球推给了曾国藩。曾国藩说,就按以前的结论定案吧!
以曾国藩当时的实力除了朝廷他怕谁,他完全可以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不用有任何担心,再说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做事稀里糊涂的人。可见曾国藩心里有数,他已经知道事是湘军干的,他要保护他的弟兄。
曾国藩不让郑敦谨再往深里查了,如果郑敦谨不听话,下场不会比马新贻好。可是他不深入查,没法给慈禧一个交代,慈禧那儿他过不了关,没办法,一结案他就给慈禧递交辞呈,回家养老了,根本没敢回京,他怕慈禧要他的小命。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马新贻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会牵扯出刺马案
众所周知,电影《投名状》中的男主角之一——李连杰饰演的马新贻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坏人形象,最终他被自己的兄弟刺死,很多观众都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马新贻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只不过最后不幸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还引出了一桩历史奇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
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马新贻这个人。和曾国藩一样,此人也是团练出身,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而一路升迁,历任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务。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好官,那是因为他无论在什么职位上,都能重视教育,疏通河道,主动为百姓申请减少各种苛捐杂税,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也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
1868年,马新贻被慈禧太后任命为两江总督,接手的正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不久的湘军老大——曾国藩。此次任命真实的目的,便是直接针对曾国藩的湘军势力,因为此时距离曾国藩初任两江总督已经八年之久,两江(包括现在的江苏、江西、安徽、上海)管辖范围内的地方官员很多都是由原来湘军出身的军官充任,彼时各路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是很多被裁撤后的湘军官兵仗着有人庇护,竟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作恶乡里,深为百姓所苦。
为打压在两江地盘上的湘军势力,防止其尾大不掉,日后更加难以控制,慈禧太后果断将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的位置(改任直隶总督),并以心腹马新贻代之,据说他此次上任还有一个秘密任务——调查太平天国财宝的下落。马新贻是个聪明人,上任前他就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卷入两大政治势力,很有可能是凶多吉少,他还曾一度非常忧虑地嘱咐自己的兄长说:“这一去危险重重,如遇不测,你们万不可告状,如此方能自保。”
忧虑归忧虑,但毕竟是朝廷的安排,马新贻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一如既往地整顿吏治,做事公私分明,还惩治了一批横行乡里的村痞恶霸,在受到老百姓称赞的同时,也严重侵犯了原湘军势力在地方上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和太平军鏖战十余年,一向以凶狠残忍著称,当年攻下安庆、天京等城市时,无不将其烧杀抢掠一空,即便大部被裁撤以后,很多人也存在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心态。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时,对这些老部下多少有些庇护,如今只是换了个马新贻,真的就能将这么庞大的一个利益系统给收拾了?显然事情绝不可能如此简单。
仅仅过了两年,马新贻就在一次阅兵归来时,被一个叫张汶祥的人刺杀。此人先是装成一副要告状的样子,然后等马新贻近身以后,突然抽刀刺向对方,因为事发突然,马新贻又没有任何防备,所以第二天就因为伤重不治身亡了。凶手虽然被抓,但审讯时其供词反复无常(多次翻供),根本就问不出个所以然。很多人猜测是湘军势力利益相关人指使的,但是又没有真凭实据,所以终究成了一桩千古历史悬案。
马新贻死后不久,“刺马案”在民间被改编成了戏文,以京剧等艺术形式在舞台上被不断演绎。1973年,香港导演张彻还以此为剧本将其搬上了银幕,电影《刺马》由此应运而生,这部电影当时曾一度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马新贻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刺杀
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1、复仇说
据说张文祥做捻军头目是曾被清军马新贻打败,之后与结拜兄弟邱材青、龙启云在浙江沿海结寨,后来张文祥独自投奔太平军;结果石寨再次被马新贻剿灭,结拜兄弟被杀,妻子被叛徒霸占,此为原因之一。
2、情杀说
在马新贻还是小卒的时候,曾被张文祥俘虏,马新贻趁机劝说其投靠朝廷。张被马的言语打动,两人结拜后投靠了清军。后来马的官运渐旺,不屑与其交往,又因看上张的兄弟曹二虎的妻子,竟将曹二虎设计杀之,此为原因之二。
扩展资料
马新贻是山东菏泽人,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马新贻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正牌子进士,走的是科甲“正途”。马新贻从安徽的合肥知县做起,因剿灭太平军有功,步步升迁。1868年(同治七年)八月,马新贻的仕途达到顶峰,
他从闽浙总督的位置上,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马新贻在两江的前任是谁呢?曾国藩。马新贻在闽浙半年后即调到两江,说明朝廷是在重点培养马新贻。
马新贻的介绍
马新贻(1821~1870年)字谷山,号燕门,又号铁舫,回族,山东菏泽人。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历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等职。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回署衙时遭刺客张汶祥行刺身亡,成为千古奇案“刺马案”1。疑为死于湘军集团策划的政治谋杀。马新贻是个有品有德的清官,并非传闻中的“渔色负友”之徒,成为千古奇冤。2在任期间,处理漕运、盐政和河工之弊政,取得了一定成绩,并着手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颇受百姓爱戴。马新贻死后,皇上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谥“端敏”,入祀贤良祠。江宁、安庆、杭州,海塘以及菏泽都为他建有专祠,有地方还规定每年春秋,官为之祭。
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8刀身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刺马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悬案之一,也被称为晚清四大疑案之首。作为历史事件,“刺马案”可谓是家喻户晓,更是成为了民间热门创作的艺术题材。
2007年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就取材于“刺马案”,波澜壮阔的场面和入木三分的表演再一次将我们带入到这场波谲云诡的疑案之中。
1868年5月26日,闽浙总督马新贻被慈禧召入紫禁城养心殿,进行了一次深谈。也正是因为这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马新贻的命运。
2个月后,一道上谕从紫禁城传出,以最快的速度驰送南京。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由马新贻调补。
两年后的7月26日,两江总督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先行由箭道返回督署的路上。忽然,有人从人群中窜出,大喊“大帅伸冤”。
马新贻随即停了下来,准备询问来人有何冤情。正在此时,意外突然发生了,等到侍卫们匆忙反应过来,夺下刺客手中的短刀时,马新贻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
次日中午,这位仅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便一命呜呼了。
刺客被擒,照理来说马新贻遇刺案查个水落石出并非难事。然而,朝廷一再督促彻查此案,慈禧甚至钦点漕运总督张之万赴江宁会审。
五个月过去了,除了一份令人疑窦丛生的奏折外,案件本身依旧是迷雾重重。
此时的慈禧再也坐不住了,两江总督死的不明不白,有伤国体。更为重要的是马新贻是她亲自选派去两江的心腹,此事如果不彻查到底,其余官员也势必会心存顾虑,不会效命于自己。
深思熟虑之后,慈禧决定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作为钦差大臣赴江宁再次会审“刺马案”。
郑敦谨抵达江宁当日,不顾旅途疲劳,火速召集南京官员进行询问。与此同时,和他一起询问的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官员,这个人就是马新贻被刺后,重新接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
通过对当地官员进行询问,郑敦谨发现这些官员对于案情言辞闪烁,前文不搭后语。于是,郑敦谨便把目光投向了比他早来一步的漕运总督张之万,希望从他那边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此之前,张之万便拟出一份结案报告,陈述了刺客张汶祥和马新贻之间的恩怨。根据报告中记载,张汶祥之所以要杀马新贻完全是因为两者之间的个人恩怨,并没有外人参与进来。
面对郑敦谨的询问,不料张之万竟说自己的审案结果与曾国藩一致。曾国藩的回答同样也是避重就轻,最终只是说出,张汶祥一味回避,无法询问出真实动机。
面对众官员互相推脱,郑敦谨深感此案背后必有隐情。与此同时,同为审判之一的曾国藩却毫无回应,仿佛置身事外。
正当审讯僵持不下,毫无进展之时。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找到郑敦谨,道出了实情。
原来马新贻在弥留之际一再交待家人不可进京告状,一定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
为何马新贻会在临死前一再叮嘱家人放弃追查凶手,甚至在遗书中对恳求朝廷追查凶手一事只字未提呢?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马新贻对于刺杀背后的主谋心知肚明。如果这个假设成立,能够让马新贻如此惧怕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幕后主谋是一个在马新贻看来强大到不可能打倒的对手。
那么能够让这位深受慈禧信赖的封疆大吏如此恐惧的,又会是谁呢?
四年前,湘军攻陷了南京,历时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湘军的创建者,两江总督曾国藩一跃成为挽救大清帝国的英雄人物。
曾国藩始终对朝廷表达忠贞不二的态度,但执掌大权的慈禧太后,面对驻扎在长江流域的三十万大军却不能装作无动于衷。
1868年7月27日,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由马新贻接替。表面上看,曾国藩高升了,但是两江是曾国藩的大本营,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这道明升暗降的旨意让两江地区骚动起来,自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江宁便有了一个新的称号,那就是“湘半城”。
“湘半城”就是说江宁城中有一半人属于湘军系统,将湘军创办人曾国藩调离两江,同时任命与湘军毫无渊源的马新贻接替,城内上下对此非议颇多。
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甚至以一句“马新贻威望过轻,长江从此多故”来形容两江总督的危险处境。
正如李鸿章所说的那样,马新贻来到两江后发现自己面临的处境比想象的更加严峻。此时湘军虽然已经解散,但是两江仍然充斥着曾国藩的势力,长江水师更是以湘军为班底组建而成。
生性好强的马新贻决定采用强有力的手段来对付湘军,为此他一方面裁撤湘军,整顿湘军,另一方面他给予李鸿章的淮军很多经济上的支持,从而牵制打压湘军。
对此,湘军对马新贻是恨之入骨,对他暗藏杀心的人也不在少数。
因为触犯湘军利益,引来杀机,似乎也极为可能。也许马新贻已然明了刺杀自己的幕后元凶就是来自于湘军。
面对这个树大根深,难以撼动的利益集团,马新贻才会如此心灰意冷,在遗书中绝口不提追查凶手之事,甚至要家人忍气吞声,以求自保。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