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水经注砥柱翻译,水经注·河水四翻译是什么》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水经注砥柱翻译
出自《水经注·河水四》,原文如下: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自砥柱已下,五户已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以禹凿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漱石云洄,澴波怒溢,合为十九滩;水波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砥柱山
译文如下:砥柱,是山的名字。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挡住水流的山岭就要被凿开,于是挖开山岭用来疏通河流。河水分流了,绕着山脉流过去,山峰立在水中,就像柱子一样,于是被称为砥柱。多次穿过以后就冲出了缺口,水流通过分成了多股,按照形状来给它起名目,所以又叫做三门。从砥柱往下,到五户滩的上游,之间有一百二十里(的河段),河中高耸的礁石突出,一直延伸到陆地,因为大禹曾经凿开山脉疏通河道,所以怀疑这里就是阏流山(的遗址)。阏流山虽然被挖走了,但(余下的部分)依然阻住了湍急的水流,水流冲在石头上,浪花像云朵一般飘回,汹涌的波涛漫出岸边,形成了十九滩,河水流速很急,就像三峡一样,使船只破裂倾覆,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祸害。
水经注·河水四翻译是什么
《水经注·河水》翻译:
《山海经》说:南面就是从极渊,又叫中极渊,深三百仞,只有水神冯夷居住在那里。《括地图》说:冯夷经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着出行。黄河水又从阳纡山、陵门山流出,注入冯逸山中。
《穆天子传》说:天子西征,到阳纡山,这是河伯冯夷居住的地方,冯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河伯才给天子打开图册典籍,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这些都是《河图》中所记载的。河伯以礼相待,等穆王看完图后,才引导他向西行进。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龙马图》就是八卦。
所以《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后来尧在河边筑坛,接受《龙图》,写了《握河记》。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过《龙图》。李尤《盟津铭》:浩浩荡荡的大河之水,终于流入大海汇成巨浪;它从中原经过,就是河伯献上《龙图》的地方。《淮南子》说:从前大禹治洪水,在阳纡祭祀祈祷,就是在这个地方。高诱以为阳纡就是秦薮,是不对的。
释氏《西域记》说:阿耨达太山,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台观阁非常宏大。这山就是昆仑山。《穆天子传》说:天子登上昆仑山,参观黄帝之宫,为雷神丰隆墓葬封土。丰隆就是雷公。黄帝宫就是阿耨达宫。
创作背景
郦道元之所以为《水经》作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
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水经注 河水四译文
砥柱是山名.以前大禹治理洪水时,有大山阻挡水的流动他就把山凿开,所以开山来使河水流通.河水有分支,围绕山流过,山立在水中,就像石柱的样子,因此就叫砥柱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翻译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的翻译: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一、原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二、翻译: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bì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三、点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