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如果你有灵光一闪的想法直觉又告诉你能,天使投资人张一鸣首谈创业艰辛》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你有灵光一闪的想法,直觉又告诉你能成功,那你要马上行动

昨天,有网友私信我说,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准备等到完善后实现创业计划。
我跟他说:你又不是诸葛亮,做不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水平,干就完了,这个世界比你聪明的人多了,好点子比你出众的人更多,你不抓紧干恐怕机会就没有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还需要完善,迟迟不愿意行动和不敢行动。
人与人表面竞争的是票子、车子、房子,本质竞争的是认知力和行动力。
成功者最大的天赋,就是拥有让自己立即行动的能力。他们都深谙一个道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原来的中国到处都是机会,现在的中国是干了才有机会。
01、马云当年在美国发现了互联网,马上觉察到这就是改变中国和自己的绝佳机会,回来后立刻辞去教师工作,创立了互联网公司。

马云当时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简直就是一个白痴,但他就觉得互联网是个机会,说干马上就干。
别看马云现在有好几千个亿,可马云创业的时候,根本就不具备条件,甚至连创业的钱都没有,不是果断下赌,就没有今天的首富了。
没有人天生会战斗,没有人天生擅长战斗,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成长。
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想要学习游泳,光在岸边看是没有用的,不下海永远是学不会的。
有一些人想干一件事,总停留在PPT上,好的PPT真的管用,把心思全花在完善PPT上就是个屁。
有好的想法,必须先下手为强,先下手为强才能成为先驱者,如果足够幸运,那么你会有若干年的时间独领风骚。

正如05/06年的电商玩家,当时做电商,谁做谁赚钱。

直播电商也是谁入局早,谁就先发优势,谁就赚钱像捡钱,辛有志结婚花费五千万请43位明星,李佳琦一个人干掉60%的上市公司。

机会就是这样,先知先觉的吃肉,后知后觉的喝汤,不知不觉的连骨头都看不着。
02、真正好的想法一张餐巾纸就能表达清楚。
2012年初,张一鸣在咖啡厅里面约见投资人王琼。两个人商谈的现场很有意思,张一鸣在餐巾纸上勾勒今日头条的蓝图,讲解产品的原型。王琼对张一鸣所讲的事很感兴趣,当即决定进行投资。最终,张一鸣拿到了王琼的100万美元投资。

你以为这是世界上唯一奇葩的商业计划书吗?

不是的!
牛逼的人做法往往都惊人的相似。
1994年,贝佐斯在一张纸巾上,写下了消费电商中,永恒不变的三个点:
1、顾客永远想买到最便宜的商品;

2、顾客想要对商品无限选择;

3、顾客在购买过程的顶级体验。

世界首富和张一鸣的成功,你发现了没有?
只要你有想做的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要过多的考虑,不要过多的考虑计划,一旦时间拖久了,万事也不会俱备了,可能欠缺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只要你能锁定人群,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什么是大家所需要的,知道你所做的事能够长期干下去,那就干吧!
马云就更牛逼了,融资连商业计划书都不写。
他说:“我不做计划。从1999年做互联网到今天,我没有写过商业计划书——对了,写过一份,第一份商业计划书被风险投资公司给拒绝掉了,从此我就不再写计划书。计划书写得越厚,越容易脱离实际,说将来会这样、会那样,你也不知道在骗谁。你不按照计划书说的办,骗了投资者;按计划书呢,形势又在变化。你设想的某个东西,可能完全不是客户的需求,而且他的需求经常在变,所以我们不定计划。”
大佬们初创的做法,如果你愿意思考一下,还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能够学习的。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你的创业初心就是最好的商业计划书”

03、创业初心一定要深度认知,我是谁?我能创造了什么价值?是否有人为价值买单?
如果没有人买单等于没有创造价值。

任何的想法,要跟随你的直觉和内心,不是用脑子,而是由心去决定。这是我从自己一次次的选择中学到的。
做决定需要用心,需要靠直觉,毕竟心想才能事成!

贝佐斯从投资银行离职,创办亚马逊时就说,我的这个决定“是用心,而不是单纯用脑做的决定”。

所以做决定,当你犹豫不决时,相信直觉,跟着内心的指引做决定,它会给你带来惊喜和意外的。

直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超级能力。只不过大部分人,并不完全相信自己的灵光一闪。
与普通人不同,高人更愿意相信直觉,相信心有灵犀。

连自己的直觉都不相信的人,别人凭什么来相信你?!
神奇的乔布斯也说:“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从不信任通过市场调查或集体讨论最后拍板决定产品,他更多地依赖他个人的直觉。
他的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方米,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在决策新产品前,他会一个人呆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地板中央放一只坐垫,开始禅坐。
他面前的地板上,呈半圆形摆放着几款不同的样品,等他结束静坐睁开眼睛,他就凭直觉从中拿起一只样品,那就是苹果即将推出新品。而他的基于冥想而来的产品选择,一再被市场证明是明智正确的。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会非常的清晰、敏锐。

乔布斯相信通过内心的明悟,能够找到一条终极的产品之道。
04、三毛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有些人一直都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又一直在犹豫中虚度时光。

醒醒吧,那些坐等机会的人!
机会不是天天都有,机会和你又不是亲戚,等待就是放弃。
看不见机会是庸人,抓不住机会是蠢人,错过了机会是“罪人”啊!
俞敏洪和马云1995年的时候都在美国发现了互联网。马云那个时候刚好遇到创业失败,他看到了互联网以后,发现可以通过电脑的方式把产品介绍到国外去。

俞敏洪看到互联网后,首先想到的是当时新东方学生最需要什么,想回来做电子邮件,学生发邮件他可以收费两元钱。
俞敏洪发现互联网看不出商机,他的智商比马云高出太多了,但是他在犹豫,他在等待,他在观望,结果现在他和马云财富相差3000亿。
很多人做事永远都是看手里有多少资源,就干多大的事,只想静等水到渠成,这就等于听天由命。
只说不干的梦想就是泡沫和懒惰,对于有钱人而言,简直就是宣布失败。
因为,我们所等待的时机成熟的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换句话说,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它永远只会停留在那一刻,从不等你,也不追你。
红楼梦书里有一句话说的太好了:“机会来时当果断,优柔寡断终生悔。”

贝佐斯创立亚马逊讲过很多次,自己做这个决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希望自己到八九十岁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辞职创业而后悔。让人们后悔的事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尝试,有一些路不敢去走,这才是导致我们后悔的根源。”

想做的事与其长时间等待和犹豫,不如短时间迅速求证。没有市场的反馈,你的想法永远不知道正确与否。

往往耽误你的不是运气和时机,而是你数不清的犹豫。

中国有13亿人都在等待时机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你行动了,就甩掉了13亿人。
做任何事情,如果犹豫不决,终将会一事无成的。
想要干成一番事业,一定要有果敢和决断力。
犹豫只会让你错失良机。

有时候,明明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在你的眼前,可能是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难得的机会,你看到了,但你却始终在那里犹犹豫豫,始终下不了决心,你只能看着别人赚钱,看着别人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而你却一直不敢付出行动。

结语:
如果你有灵光一现的想法,并且是内心又特别想做,直觉又告诉你能够成功,那你就别犹豫和等待了,抓紧时间行动吧!
只有行动,才知道你做的事,行还是不行。

返回目录

天使投资人张一鸣首谈创业艰辛

引导语:张一鸣:我记得确实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实整个业界没有这么看好。我记得我见有些投资人的时候,就很常见的问题就是说,四大门户有多少人,你们有多少人、、、、

11月27日,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受邀参加央视《对话》节目,话题从对 资讯 的另类颠覆,到要不要站队的问题,再到如何面对BAT的挑战。在谈到要不要站队的问题时,张一鸣表示,中国互联网现在这种格局也维持了比较长的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或平台起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释放。

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也参与了这次《对话》节目的录制,这是她离开Uber履新今日头条后的首次电视亮相。柳甄吐槽张一鸣不会说话,因为这位技术男太实在,不讲情怀,“我现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点,发现公司跟一鸣当时描述的非常一致。”。

今日头条技术总监、张一鸣的大学室友梁汝波在节目中爆料称:张一鸣大学时就是一个“网红”,靠修电脑,在校园BBS上认识并且追到了现在的太太。

今日头条成立短短四年多时间,已经成长为估值超过12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在节目中,张一鸣首次谈到了当年 创业 的艰辛,称一个月见30多个投资人,说话太多以致失声,“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其实整个业界并不看好今日头条。”

张一鸣在《对话》中首次公开回应了今年腾讯投资的传闻。今年7月,有传言称腾讯要收购今日头条,而张一鸣以一封内部公开信的形式直接澄清,“我创立今日头条,不是想成为腾讯的员工。”

再次谈到这个话题时,张一鸣表示,“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跟腾讯合作或者竞争有什么问题,我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平台级公司,主要是想跟员工或者跟业界表达的是,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在今天的互联网创业圈,“烧钱”似乎是每家创业公司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不管是2008年之前的阿里巴巴,还是如今烧钱最猛的O2O行业,在市场上并不乏靠钱烧出来的大市场,谁烧的钱多,谁就有可能把竞争对手挤掉。

张一鸣对于“烧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你的系统整个效率比对手高很多的话,其实通过单纯的烧钱,它能产生的竞争力是很小的。就比方说两辆车,它的燃油燃烧到动力的转化如果差了几倍的话,那么光靠烧油的话,其实是规模越大,它亏损越大。所以不论是烧钱还是不烧钱,应该在这个效率的前提之下。”

今日头条年初大规模地做线下广告投放,9月份又宣称拿出10亿元投资短视频创作者,但是张一鸣在《对话》中称,今日头条的造血能力极强,这些都是在不烧钱的情况下进行的投入。

截至2016年10月底,激活用户数已达6亿,日活超过6600万。今日头条靠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颠覆了传统的资讯分发模式,但也因为缺少内容基因而一度不被看好。《对话》现场请来“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等多位媒体人,一起探讨新媒体的内容品质问题。

秦朔对机器组织的信息提出质疑,“如果这样的海量信息,将来大海里很多泡沫都此起彼伏的话,我觉得那种真实的海底里的情况反而失真了,这个问题是机器至少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的。”

张一鸣则认为,“整个新媒体质量平均比传统媒体要更低”的原因在于,渠道刚刚爆发的时候,它的吞吐量一下大了很多,内容也一下子比过去多了很多,良莠没有分层。

“今日头条在一些基础问题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内部有打击标题党,打击虚假,我们有专门的程序技术运营人员,就是把不论是投诉的、举报的把它标注出来,然后训练这个模型样本。”张一鸣表示,“标题党、虚假这部分已经解决非常多了,是机器和人工一起来完成。但是更高质量、更好的来源标注,还需要时间,等新媒体良莠分层之后,会好很多。”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柳甄:张一鸣不太会说话

主持人:柳甄,你为什么说张一鸣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

柳甄:我跟一鸣接触时间不长,我记得跟他有一次聊天,然后到中间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说,一鸣,你太不会说话了(笑)。

主持人:对。一鸣,你当时跟人家柳甄要谈未来的这种合作,说要不要到我们这儿来等等,你是怎么跟她聊的?

张一鸣:我说的比较实在。

主持人:你的实在指的是什么?

张一鸣:你问她。

柳甄:一般人都会说,比如说你来了之后比较讲情怀啊,但是我觉得一鸣真的是一个一五一十的人。特别是我现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点,我的感受就是,别人问我说你有没有特别惊讶的事情,我说没有,因为跟一鸣说的真的是非常的一致,感觉到整个的公司的风格也非常像他。

TMD能打破BAT的格局吗?

主持人:张一鸣先生的样子,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马化腾先生,也是这样,很儒雅地坐在我的对面,戴着眼镜,然后谈起技术就会无限地热衷,滔滔不绝。而且之前我确实看到,很多的文章当中也提到说如果要拿BAT这三个互联网巨头对比现在的年轻人里,可能他们觉得张一鸣还真的挺像的。

王琼:我们当然希望一鸣有一天能够成为像马化腾这样伟大的一个企业家,世界级的企业家,我觉得有这个潜力。

主持人:其实BAT已经是互联网江湖当中固有的一个组合了,人们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又看到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是新晋崛起的组合,叫TMD组合。大家可以看到包括了今日头条、美团、滴滴,这三家所谓的TMD组合也被大家看作是未来最有崛起和颠覆力量的独角兽公司。

柳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打破BAT的格局,这个格局本来也是一个变化的格局,将来再出现另外一个格局,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BAT格局本来就应该被打破。头条的发展不限于任何的格局、地域,而且如果你看这三家公司在一起,如果从我的商业的模式来看,我觉得头条一开始可能立足的就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这样一个平台式的发展,因为没有很多的O2O,offline的这一块,如果没有格局就没有一个想象的瓶颈,所以我确实觉得头条可以是一个非常打开思路,将来的发展也是可以打开疆域的这样一个公司。

主持人:这个其实是一个头条内容了,如果要真正能上头条,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要上这个头条,它的困难多吗?

王琼:困难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的,每一年我和一鸣都会梳理一下说今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看到挑战一年一年的在变大。过去的话,BAT根本就不可能把头条看成是一个竞争对手,我们也从来没有真正地站在跟他们相同的舞台上去竞争过,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挑战会更大。

头条寻人让寻人启事成为头条

张一鸣:我举一个特别小的一类信息,这类信息呢,过去被印刷在报纸的夹缝之间,就是它只能印刷在报纸的夹缝之间。

主持人:上不了头条。

张一鸣:上不了头条。我们找一个夹缝中的一个信息,这类信息叫做寻人启示。往往寻人启示是说,如果有人遗失了,走丢了,那么跟报社联系,报社在第二天把它刊登在报纸的夹缝,为什么不能登在头条呢,因为头条有很多重要的消息,头版头条。

主持人:对。

张一鸣:这个也不是付费的广告,所以只能放在这个夹缝中。但你想在一个夹缝中,在第二天 ,那他这找到人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主持人:对。

张一鸣: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说能不能让这个寻人的信息第一时间地在人走失的位置,可能的分布的范围内的用户给他推送这条信息,那么你就很有机会找到人了。所以我们把个性化的精准推荐用在一小类的寻人启示上,发现效果也是特别突出。就是我到今年为止已经找到,就完全通过我们的信息找到的这个人已经超过500位了。

主持人:当越来越成熟的机器分发逐渐代替人工编辑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从前熟悉的人工编辑,这些人或者方式就会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

张一鸣:我觉得人在创造内容上的创意是不会的,是始终需要的,但是在挑选信息上我觉得非常大的程度上会让位于人工智能,我觉得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个月见三十个投资人,说到失声

张一鸣:在这个时代在中国,我觉得创业的难度确实比过去低了很多。我听过刘永好先生他讲说他创业的,卖鹌鹑蛋,贷不到款,贷八千块钱,但是我不用贷款贷八千块钱。王琼,他代表SIG,很快地第一笔给了几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所以我总体觉得已经是,在这个时代在中国已经是很幸运了。

主持人:对,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创业的幸福感也不一样了。回到你的创业最初,我想问问,当时所有的投资人都一致看好今日头条这个模式吗?

王琼:好像没那么简单。在头条的前几年不是这么容易能够让大家都认可这个模式的。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在我们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时候,B轮投资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一鸣在一段时间,见了很多的投资人,每次见完以后会给我发一个,跟我说,哎呀,今天发挥得不好,好像说的、问的都不能够对上口型,他说可能是我发挥都不好。回去再想想看,怎么才能跟他们讲清楚我要做什么。

张一鸣:我记得确实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实整个业界没有这么看好。我记得我见有些投资人的时候,就很常见的问题就是说,四大门户有多少人,你们有多少人。然后说他们现在有多少用户,他们现在市值多少,有多少钱,就很多这样的类比吧。或者说这个方向好像前几年陆续有人探索,就个性化推荐,推荐引擎,他们都不成功呀,那现在为什么就成功了呢?

因为过去有很多失败的公司吧,这个方向上其实有很多失败的公司。所以确实在,我记得在我们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不是这么顺利,那么我印象中我应该一个月见了30多个投资人。我记得有一段时间说话太多了,后来都失声。

主持人:其实现在看起来你就不需要再为融资而发愁了,是吧,大把的人挤在门口,王琼挡在前面说,你们到后面去,我们是最早看好这个项目的。而且你看短短的四年的时间,这么海量的用户,然后估值已经超过了120亿美金这样的一个独角兽的形状已经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尽量不站队,头条想要自己长大

主持人:在这个竞争当中,无论如何BAT都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都可能需要面临一个选择,我到底应该站在哪个队列当中,这已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题了,今日头条有面对过这方面的思考吗?

张一鸣:思考就是尽量不站队。

主持人:您说的好像尽量不站队啊。

张一鸣:实事求是地说。

主持人:我特别欣赏一鸣的就是他很实在。如果站了队的话,会对这个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张一鸣:因为巨头之间是互相防范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果你站队的话,可能竞争会更激烈,这是很有可能的。我觉得主要是这一点,我们倒没有说特别说绝对不能站队,或者不可以站队,我觉得如果有机会相对独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义。因为其实互联网这种格局也比较长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起来,新兴的平台起来,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吧。

主持人:一鸣的表态是很温和的,但是他的做法是很直接的。大家都看到了,在今年的7月份,本来有传言说腾讯要入股今日头条,张一鸣先生直接说,你别来了,我还是想自己干啊。

张一鸣:当时看到这个 的时候,有同事来问我,说我加入头条不是成为腾讯的员工,也许他是不是前员工我不知道,他说我不是来成为腾讯的员工的,所以我跟他回应说,其实我创立头条也不是来成为腾讯员工。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跟腾讯合作或者竞争有什么问题,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的平台级公司,所以这个表述没有针对性。

主持人:不是别人入股了多没意思,而是不能自己长大变得多没意思。

张一鸣:对,主要是想跟员工或者跟业界表达就是,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主持人:那你不会担心你的这种态度或者是表达,会让BAT当中的任何一家不太爽吗?

张一鸣: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的吧,不会因此就生气的吧。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