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古代打板怎么打,古代"重打五十大板"怎么打呢》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打板怎么打?
古时,执刑的狱差在拾起县太爷掷下的打板子签子(命令)之后,(一般为两个差人)先将受刑人按住或绑在凳子上,再由另外两个差人举起法棍(有的是用长约2米、宽10厘米的竹片做成),一边拷打,一边有节拍地唱数:“一二三四五,皮肉受点苦。六七八九十,回去坐上席。
再打二十板,郎中抢饭碗。”边打边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数目不容易打错;一是用警戒语词教训受刑人及围观者,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古代打板法典
“打大板”是指古代刑罚中的杖刑,使用棍棒、木板等责打 嫌疑人,早在东汉就已出现。在东汉,杖刑是和笞刑混用的(笞刑是用很细的竹条、荆条打),而且二者都是法外刑,没有列入律例之中,因此,官员执行起来就很随意,打多少下全靠一时的心情。
到了隋唐时代,笞杖刑被正式写入法典,成为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笞杖就成为此后历朝历代最常用的刑罚了。
古代"重打五十大板"怎么打呢?
我们看古装影视剧时,常听到县太爷大喊一声"重打五十大板"。日常生活中,也有个"各打五十大板"的俗语,意为和稀泥,让争执的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打大板"是指古代刑罚中的杖刑,使用棍棒、木板等责打 嫌疑人,早在东汉就已出现。在东汉,杖刑是和笞刑混用的(笞刑是用很细的竹条、荆条打),而且二者都是法外刑,没有列入律例之中,因此,官员执行起来就很随意,打多少下全靠一时的心情。
到了隋唐时代,笞杖刑被正式写入法典,成为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笞杖就成为此后历朝历代最常用的刑罚了。
笞刑主要用于比较轻微的 行为,杖刑稍重,但是中唐之后,又加了"重杖"或"痛杖",这就要命了。
宋朝依然沿用了笞杖刑,除了独立使用,还做为附加刑与流放、徒刑等并用。宋朝人比较会做生意,这种思路渗透进了刑罚之中,朝廷规定:被判笞杖后缴纳钱财,就可以免于处罚。
早期,笞杖打犯人的背部、臀部和腿部,范围比较宽泛;元朝之后,只打臀部。而且,从元朝开始,笞杖刑逐步加重,乃至成为一种酷刑。1524年,嘉靖皇帝杖打大臣134人(廷杖),当场打死16人,其残酷可想而知。
我们以明清两代为例,举几个例子揭示官府执行笞杖刑的情形(《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一脉相承)。
例一,"强盗行劫,邻佑知而不协拿者,杖八十",也就是说没有见义勇为,要被杖责八十下。
例二,"凡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即通奸男女都要被施杖刑,不但要打,而且要脱了裤子打。
例三,"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丈夫让妻妾失序,这不是单纯的家事,官府要管的。
例四,"若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每五户加一等罪",里长的户口调查没做好,也会被打屁股。
绘画,执行杖刑。
翻看《大清律例》,不论是吏律、户律,还是工律、刑律,笞杖刑的应用几乎贯穿全篇。
应该说,明清法律对笞杖刑的规定很精细、很明确,在执行环节,那可是大有学问,套路很深。同样是打五十大板,掌刑的衙役可以让你只受皮肉轻伤,也可以将犯人送入九泉之下,其中的关键就在犯人送钱与否以及送了多少。
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方苞曾在1711年被捕入狱,亲眼目睹了一件事:"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清朝绘画,审理案件现场。
跟方苞一起关押的三个人受同样的杖刑,一个人送了三十两银子,被略微打伤骨头,养了一个月的伤;第二人送了六十两银子,皮肉受伤,养伤二十天;第三人送了一百八十两银子,受刑当晚就行走自如了。这种私下的勾兑,加重了清朝社会的腐败,促进了它的败亡。
1910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律例,废除了笞杖刑,但是还未来得及实施,大清就灭亡了。
参考资料:陈佳维《略论中国古代的五刑制度》,于常青《从笞杖刑的废除看现代法治文明》,方苞《狱中杂记》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