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和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和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被称为杜拾遗和杜工部是因为杜甫担任过拾遗和工部这两个官职,被称为杜少陵是因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杜草堂是因为杜甫晚年隐居在一座草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杜甫也被称为“杜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扩展资料:

杜甫代表作品介绍:

一、《望岳》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全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二、《登高》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1、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返回目录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

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杜甫还有别称叫做杜拾遗、杜草堂、诗史、杜子美、诗圣。

称号由来

因为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故称“杜草堂”。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因而被称为杜子美。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