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发生在大沽口炮台的四次战役分别是什么和大沽炮台怎么读,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发生在大沽口炮台的四次战役分别是什么和大沽炮台怎么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发生在大沽口炮台的四次战役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大沽战役:

咸丰八年(1858)四月初八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挑起第一次大沽之战。

由于谭廷襄及直隶提督张殿元、署天津镇总兵达年等负责陆路指挥的文武大员畏敌逃跑,全军溃散,大沽炮台终于落入侵略者手中。

第二次大沽激战:

咸丰九年(1859)五月二十五日,大沽守军大败侵入内河的英法联军舰队。

是为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与外国侵略者作战取得的最大胜利。

第三次大沽激战:

咸丰十年(1860)七月初五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第三次大沽之战遂以清军惨败,炮台陷落而告结束。

英法联军兵锋直指天津。

第四次大沽战役: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敲响了第四次大沽口之战的钟声。

侵略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海尔德士布莱特的 下发起进攻,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者255名,击沉击伤军舰6艘。

由于清 *** 采取不抵抗政策,守台将士虽浴血奋战,因兵力相差悬殊,弹尽援绝,近千名将士牺牲。

大沽炮台也随之陷落,罗荣光在率部下冲杀中英勇殉职。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 *** 的历史见证。

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

返回目录

大沽炮台怎么读

大沽炮台读音是:Dà gū Pào tái。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屏障。清咸丰八年时的大沽口炮台共5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大沽口炮台总占地面积约93.8公顷。[1][3]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签《辛丑条约》,炮台被拆毁,仅余遗址,唯有南岸“海”字中炮台,上砖下石建筑,内部三合土夯实,还保存完好,为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抗御外侮铁证。1988年1月13日,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中文名大沽口炮台外文名Dagu Fort Ruins Museum地理位置天津市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所处时代1858年占地面积93.8 公顷天津市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 遗存,一九九七年拨款修复了"威"字炮台。继而,市文物部门又制定了在此修建"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的规划。这一规划方案已得到 文物局的批准。即将修建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南北长约一公里,东西宽半公里。主要内容包括:公园入口处设计圆弧炮墙;临海一面修建仿古炮墙,总长一千零五十米。恢复"威"字、"海"字炮台原有风貌。在"镇"字炮台遗址以北,依原貌重建一座炮台。游人可登炮台远眺,俯瞰古战场全貌。在"海"字炮台南侧,修建一些茅草屋,内设与真人大小相同的清代士兵泥塑像,再现当年士兵的生活环境和场景。遗址公园还将修建小型码头,游人可乘船从海上观赏炮台雄姿。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