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权力为什和都是湘军左宗棠因何总与李鸿章和曾国藩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权力为什和都是湘军左宗棠因何总与李鸿章和曾国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权力为什么超越不了李鸿章

李鸿章之功:
1。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当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上前投靠,而李鸿章也通过他在两淮地区的关系,使得淮军顺利组建,以致后来成为一支雄师。
2。镇压天平天国运动
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一群被清朝压迫到底,进而奋起反抗的无辜平民。李鸿章率军强势镇压,实在是助纣为虐。但首先李鸿章是清朝大臣,自然为清廷效力。
再者以当时的情况,长期内耗只能加快列强瓜分中国的脚步,镇压是必然的。最后如果不镇压,真让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平民, 一个 ,这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便无需多说了。
3。 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
清末积弊,整个 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昔日以铁骑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抵不过列强的船坚利炮,成为实实在在的“东亚病夫”。在顽固派死守祖宗规矩,不图维新之时,李鸿章顽强的站了出来。带头创办实业, 洋务运动,与守旧派作斗争。也许在今人看来,洋务运动并不是彻底的革新,并没有真正的挽救 于水火。当在当时能够站出来,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前瞻性,事实上后来与列强周旋,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洋务运动的积蓄来斗争的。所以李鸿章功绩极大,更不用说他创办的北洋水师了。
4。外交上的一力周旋
李鸿章代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是他后世最大的骂名。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思,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空话。

返回目录

都是湘军,左宗棠因何总与李鸿章和曾国藩过不去?

熟悉晚清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两位大佬素来不合,经常掐架,凡是李鸿章坚持的事,左宗棠必然要唱反调,反之亦然。其中塞防和海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早在他们在曾国藩幕府时,两人的关系还不错,那后来他们又是如何闹翻的呢?

左宗棠入曾国藩幕府时,与李鸿章一样,都受到曾国藩的器重。早年在湘军,左宗棠驻地与曾国藩大营相距数十里,每次来,曾国藩总是要设宴招待,并戏称“大烹以养圣贤。”左宗棠能吃而善谈,每次来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入座则杯盘狼藉,遇到大块肉食,便动手撕扯,旁若无人。

左宗棠是有名的杠头,遇事爱抬杠,每抬则必争上风。有时,较真起来,怒目而视,仿佛要打架一般。他与曾国荃、李鸿章等人经常抬杠,彼此较其劲来,互不相让,言语冲撞,难免伤及和气。此外,左宗棠形事张扬,为人刻薄,这也不为李鸿章所喜,但李、左此时在表面上还能维持。

真正让他们不合的是在1864年。晚清中兴名臣,按排序应该是曾、胡、左、李。无论是年资还是其他,左宗棠似乎都在李鸿章之上。但到了1864年,淮军后来者居上,李鸿章的地位已有超越左宗棠之势,这让争强好胜的左宗棠心里很不舒服。

金陵会战,朝廷屡次下旨让李鸿章援助曾国藩,可李鸿章碍于曾氏兄弟的关系,一边按兵不动,一边南下图浙。这一来,等于把手伸进了左宗棠的地盘,左宗棠岂能容忍?他参劾李鸿章“越境掠功”,李鸿章自然不承认。两下打起嘴仗,你来我往,怨恨的种子从此埋下。

刘秉璋后来说过一句大实话,他说:“李文忠与左文襄皆当世之英,两强相遇,各不相下,久之遂生意见。”这话说得精辟之至。

从左宗棠和李鸿章闹翻的原因来看,说到底都是互相不服气,尤其是嘴上各不相让,最终伤了和气。史料记载,一日某公请客,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来了。席间,李鸿章说:“非翰林不入相,左公伟业盖世,封侯封公,我不敢望,惟有大学士一职,恐怕要让我一筹。”

按清制,大学士必由翰林提拔。李鸿章是翰林出身,而左宗棠是举人。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不服自己,故有此言,其意是在挖苦左宗棠。

另外笔记记载,剿灭太平军后,李鸿章与左宗棠闲谈论功。李说:“你别尽自夸张了,死后谥号不能得一‘文’字。”谥号,乃死后封号,按定例,非进士翰林出身,不得谥“文”字,这句话同样也是在刺激左宗棠。左听后默然,半天答不上话来。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的话无疑是在揭短,触及左宗棠的痛处。左宗棠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考中进士。他二十岁中举,偏偏此后三次会试都铩羽而归,不禁心灰意冷。此后,他一见到进士就不舒服。后来做了陕甘总督,便重举人而轻进士,有进士翰林来见,他也没好脸色,言辞中多有讽刺。

不过,李鸿章未免太过自信。他说左宗棠是个举人出身不可能会拜相,死后不得谥“文”这两件事都失算了。西征大捷后,左宗棠被调任军机处任军机大臣,同时还封东阁大学士。再者,左宗棠死后,朝廷念及他的丰功伟绩,破例给了他“文襄”的谥号。尽管李鸿章的话最终没能应验,但在当时却让左宗棠大受刺激。

此后,李、左二人不合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在剿捻过程中,他们就因为互不信任,导致合作失败。在其后的塞防、海防之争中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或许他们应了那句古话“一山不容二虎”。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