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和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什么意思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题目是《戏赠张先》。

这首诗出自苏轼,意思是说两人年龄差距大

这个诗句的出处是因为北宋词人张先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美女为妾。

当时,众多词友去拜访他,问老前辈得此美眷有的感想时,张先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前去贺喜时,便相对应的戏作此诗:十八新娘八十郎,白发苍苍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 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苏轼-百度百科

返回目录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什么意思?

如果不了解中国古诗词的典故,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诗的时候,我们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诗确实很美。但是如果你把“一树梨花压海棠”背后的典故或者整首词看完之后,你就有另外的见解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话出自苏东坡的七言绝句《戏张先》。

《戏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看完这首诗词你就知道,这“一树梨花压海棠”可就不是描写风景的了。

正如这首七言绝句的标题一样《戏张先》,“戏”,顾名思义,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调侃。这首诗其实是苏轼给他写给他朋友的祝贺词,当时他的朋友已经八十岁了,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那么“一枝梨花压海棠”中的梨花是白色的,指代他的朋友白发苍苍,而海棠是代表年轻的媳妇。所以,按照我们的字面上的理解,“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大家应该就知道是啥意思了。“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不得不说,有 的人,调侃开起玩笑来,都是那么有内涵,不直接明了的说,而是引用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形容。如果是我们现在的人,面对80岁的人取了18岁的姑娘,估计大家第一想到用的词语就是“老牛吃嫩草”了,粗暴明了,但是非常的俗套。而苏东坡却描述得让人感觉非常的美。

其实,不单单是苏东坡,在古代,诗人都喜欢用典故来描述一些比较隐晦的事情,比如以下的几首诗词,大家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落南家。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