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东汉史书《后汉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东汉史书《后汉书》
- 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统称
- 3、后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4、《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 体史书
- 5、后汉书是一部记载 历史的纪传史书
- 6、《后汉书》记录的什么内容
- 7、《左转》和《后汉书》 分别是什么体例
- 8、四大史书指的是什么
东汉史书《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曾为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累迁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遇害。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卒于晋惠帝末年。范晔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出现了多家后汉史作。东汉明帝至灵帝时,经过班固、刘珍、伏无忌、边韶、马日□、蔡邕等几代人的相继撰述,写成了纪传体《东观汉记》,记载了东汉光武帝至灵帝的东汉史。此后,吴谢承和晋薛莹、司马彪、刘义庆、华峤、谢沈、张莹、袁山松、袁宏、张□等都有著述。范晔在各家基础上,博采众书、斟酌去取,成一家之言。其中对《东观汉记》吸取尤多。他原拟效法《汉书》,撰写十志,但因被杀而未及完成。范书记事简明扼要,疏而不漏,后来居上。因此,它传世后,除袁宏《后汉纪》外,其他各家后汉史作相继失传。
《后汉书》纪、传的编次与《汉书》有所不同,纪的最后一篇是《皇后纪》,相当于《汉书·外戚传》。皇后由传入纪,袭自华峤《后汉书》。这一变化,固然与东汉女后多次临朝称制有关,但也出于对君权的尊崇。传于《汉书》之外创立了七篇类传,包括《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佳》。这些类传都是根据东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思想风尚设置的,有的类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效法。志中《舆服志》为《汉书》所无。《汉书》有《百官公卿表》,记述西汉职官制度。司马彪改“表”为“志”,创立《百官志》,叙述东汉分官设职情况。这两篇志,后人修史多有因袭。志中未设《食货志》,漏载一代经济制度。后来《晋书·食货志》追述了前代经济状况,多少弥补了这一不足。
南朝梁刘昭第一个集各家后汉史书同异以注范书,并从司马彪《续汉书》中抽出志,也加以注释,补入范书。唐高宗之子李贤和张大安、刘纳言等为范书作注,征引广博,训释简当。李贤等人的注行世后,刘昭的范书注不被人重视,遂至散佚。司马彪志的注基本流传下来,仅缺《天文志》下卷和《五行志》第四卷的注。清惠栋作《后汉书补注》,多有创见。此后王先谦以惠栋注为主,吸取各家成果,撰《后汉书集解》,对旧注进行了一次清理。
今存最早刻本是南宋绍兴本,其中残缺五卷。商务印书馆曾加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所缺五卷补以别本残册。此外,明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也是较可靠的旧刻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勘本,采用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南宋绍兴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本和武英殿本,并吸取了前人研究和校勘成果,是一个质量较好的本子。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统称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其中,《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记百度百科-汉书后汉书百度百科-三国志
后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 体史书
纪传体《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 历史的纪传史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和帝刘肇)后附殇帝(殇帝刘隆),《顺帝纪》(顺帝刘保)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如东汉一代党锢大兴,许多比较正直的大臣都以结党的罪名被杀;另外,东汉的宦官多参与朝政,杀戮大臣,是党锢之狱的主要制造者。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范晔根据这些史实,创立了党锢和宦者两个列传。为列女立传,最早始于西汉的刘向,范晔在刘向的启发下增写了《列女传》,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现。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后汉书》的列传,还往往打破时间的顺序,将行事近似的人写成合传。
《后汉书》记录的什么内容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10纪、80列传和8志,记载了从新帝王莽起至汉献帝时的195年历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从《后汉书》史料价值以及被列为“前四史”的情况,可以看出《后汉书》在我国历史学上的崇高地位。
《后汉书》除体例上的创新以外,最显著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此书中类传前多有序,每个人物传记展开前多有提要,用语简洁、准确,这可以使读者先对所写人物有一个总体印象,起到未见其人先会其神的作用。
《后汉书》还长于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假借他人评说,或援引时人谚语歌谣等以纪传人物。《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范晔先对全书做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表现出高超的史学编撰技巧。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80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3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9卷是
在《后汉书》中,范晔非常善于刻画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如《张衡传》就是《后汉书》中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文章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突出表现了他在科学和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政治上的建树。叙事波澜起伏,从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了张衡作为科学家刻苦钻研,终于取得辉煌成就的曲折历程。
与作者对上述纪传人物的态度相反,范晔对外戚、宦官的横暴专权、祸国殃民则大加挞伐。在东汉中期,汉和帝、汉安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不能执掌朝纲,于是开始了外戚与宦官争夺王朝统治权的混乱局面,《后汉书》对此都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
《后汉书》的史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展现了范晔的多才多艺。
《左转》和《后汉书》 分别是什么体例
《左转》是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左转》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初称《左氏春秋》,或称《春秋古文》,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
在汉代,《春秋》与《左传》本来是各自单行的,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其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而加以系统解释,这就是《春秋经传集解》。
扩展资料:
刘歆《左氏》学在形式上革新,内容实质上却一仍深求大义的学风。这是因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当整个统治集团仍然把它用来作为维护统治的“利器”。
当整个文化阶层仍然对它笃信不疑,当它的结构性缺陷尚未能充分暴露而新的文化思潮尚未能取而代之的时候,它就会仍然以其强大的惯性而向前推进。
刘歆在哀帝时为《左传》争立学官的斗争失败,其本人也被排挤出朝。平帝时,借助于王莽的政治势力,古文的《左氏春秋》终于被立于学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书《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汉书
四大史书指的是什么
1、《史记》
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3、《后汉书》
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4、《三国志》
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